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陽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陽盛,中醫名詞。

1.陽熱之邪熾盛。多見壯熱、無汗、氣粗、煩躁、口乾等證候。

2.陽氣亢盛。《素問.調經論》:「陽盛生外熱奈何?岐伯曰:上焦不通利,則皮膚緻密,腠理閉塞,玄府不通,衛氣不得泄熱,故外熱。」

陽盛是指陽氣過盛的病理狀態。陽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,是人體陰陽兩個方面的重要組成部分。陽氣過盛,會導致人體出現一系列不適症狀,如壯熱、無汗、氣粗、煩躁、口乾等。

陽盛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1.外感六淫之邪,如風熱暑熱、燥熱等,侵襲人體,導致陽氣過盛。

2.內傷七情所致,如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導致陽氣過盛。

3.飲食不節,勞倦過度,導致陽氣過盛。

陽盛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1.壯熱,多見於高熱,體溫可高達40℃以上。

2.無汗,常見於高熱而無汗出。

3.氣粗,多見於呼吸急促,氣息粗大。

4.煩躁,多見於情緒急躁,易怒。

5.口乾,多見於口乾舌燥,不思飲水。

陽盛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:

1.清熱解毒,常用於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陽盛。

2.疏肝解郁,常用於內傷七情所致的陽盛。

3.養陰清熱,常用於飲食不節、勞倦過度所致的陽盛。

陽盛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:

1.注意飲食,避免過食辛辣、油膩、燥熱之物。

2.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
3.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。

4.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

陽盛是中醫學中常見的病理狀態,如果出現陽盛的症狀,一定要及時就醫,以免病情加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