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陽暑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陽暑,病名。

1.夏季感受暑熱之邪所致的病證。一名動暑、中暍。《景岳全書.雜證謨》:「陽暑者,乃因暑而受熱者也。在仲景即謂之中暍。凡以盛暑烈日之時,或於長途,或於田野,不辭勞苦,以致熱毒傷陰,而病為頭痛,煩躁,肌體大熱,大渴,大汗,脈浮,氣喘,或無氣以動等證,此以暑月受熱,故名陽暑。治宜察氣之虛實,火之微甚,或補或清,以固其氣。」若氣不甚虛,但有火證者,宜白虎湯或益元散;若汗出脈虛浮,煩渴,有火而少氣者,宜白虎加人參湯或竹葉石膏湯、桂苓甘露飲;若眩暈少氣,雖煩渴而火不甚者,宜生脈散。參見暑病、動暑、中暍條。

2.暑溫的一種類型。《醫門棒喝》初集:「暑溫者,夏至後所感熱邪也。古人分陰暑、陽暑。蓋夏至以後,相火濕土,二氣交會,合而為暑,或值時令熱盛,或為稟體陽旺,而成陽暑之證,是暑而偏於火者。」參見暑病、口暍條。

3.即中暑。見《六氣感證要義》,詳該條。

陽暑是夏季感受暑熱之邪所致的病證。陽暑的症狀主要有頭痛、煩躁、肌體大熱、大渴、大汗、脈浮、氣喘,或無氣以動等。陽暑的治療方法,要根據患者的氣虛和火旺的程度,採取補氣或清熱的方法。如果患者的氣不甚虛,但有火證,可以用白虎湯或益元散治療;如果患者汗出脈虛浮,煩渴,有火而少氣,可以用白虎加人參湯或竹葉石膏湯、桂苓甘露飲治療;如果患者眩暈少氣,雖煩渴而火不甚,可以用生脈散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