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陽縮不伸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陽縮不伸

陽縮不伸為中醫證名,指男子陰莖內縮之病證,屬「陰縮」範疇之一。該證首見於清代醫家謝映廬《得心集醫案·痿證門》,其病理機轉與臟腑氣血失調、經絡阻滯相關,尤以肝腎二經為關鍵。

病因病機

  1. 寒凝肝脈:寒邪直中厥陰,或陽氣虛衰,陰寒內盛,導致肝經氣血凝滯,宗筋失於溫煦而拘急內縮。
  2. 肝腎陰虛:腎陰虧虛,相火妄動,灼傷筋脈;或肝血不足,筋失所養,皆可致陰器收引不伸。
  3. 濕熱下注:濕熱蘊結下焦,阻遏氣機,經絡不通,亦可引發筋脈攣急。
  4. 情志失調:憂思鬱怒,肝氣鬱結,疏泄失常,氣滯血瘀,影響宗筋功能。

辨證分型

  1. 寒證:陰莖冷縮,少腹拘急,畏寒肢冷,舌淡苔白,脈沉緊。治宜溫經散寒,方選 暖肝煎當歸四逆湯
  2. 熱證:陰器內縮伴灼熱感,口乾尿赤,舌紅苔黃,脈滑數。治宜清熱疏肝,方用 龍膽瀉肝湯 加減。
  3. 虛證:久病體弱,陰縮無力,腰膝酸軟,脈沉細。治宜補益肝腎,選方 左歸丸一貫煎

古籍論述

《靈樞·經筋》云:「足厥陰之筋……上循陰股,結於陰器。」若肝經受邪,氣血不和,則見「陰器不用」或「縮入」。《醫林繩墨》亦指出:「陰縮之證,有因寒者,有因熱者,總屬肝腎之病。」

治療要點

臨床須辨明寒熱虛實,寒者溫之,熱者清之,虛者補之,並注重調理肝腎氣血。針灸可取 關元三陰交太衝 等穴,以通調經氣。

此證雖以局部表現為主,實與整體機能密切相關,故中醫強調「治病求本」,需結合全身症狀綜合辨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