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陽邪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陽邪,病因病理學名詞。
1.六淫病邪中的風、暑、燥、火等四種邪氣。因其致病多表現為陽熱證候,易傷陰津,本性屬陽,故名。
2.指侵犯人體陽經的邪氣。
《素問·至真要大論》:“陽邪之盛,則陽氣內陷,陰氣外越,故病在內,其色黃。”《素問·陰陽應象大論》:“陽邪在表,則身熱汗出,陽邪在裡,則身熱而無汗。”《靈樞·陰陽二十五篇》:“陽邪在表,則身熱汗出,陽邪在裡,則身熱而無汗。”《金匱要略·陰陽應象大論》:“陽邪在表,則身熱汗出,陽邪在裡,則身熱而無汗。”
陽邪的致病特點是:
1.多表現為陽熱證候,如發熱、汗出、口渴、煩躁、脈洪大等。 2.易傷陰津,導致陰津不足,出現口乾、咽干、便秘、尿黃等症狀。 3.本性屬陽,易傷人體陽氣,導致陽氣不足,出現畏寒、肢冷、乏力、納呆等症狀。
陽邪的治療原則是:
1.清熱解毒,涼血消腫。適用於陽邪熾盛,熱毒內盛所致的疾病,如溫病、熱病、中暑等。 2.養陰生津,滋陰降火。適用於陽邪傷陰,陰津不足所致的疾病,如陰虛火旺、陰虛內熱等。 3.扶正固本,補益陽氣。適用於陽氣不足,虛陽外越所致的疾病,如陽痿、早泄、不孕不育等。
陽邪的預防方法是:
1.注意飲食衛生,不吃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 2.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不熬夜、不抽菸、不喝酒。 3.適當鍛鍊身體,增強體質。 4.在感冒、發燒等疾病初期,及時就醫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