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陽虛喘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陽虛喘,病證名。見《中國醫學大辭典》。《類證治裁.喘症》:「腎陽虛而氣脫,孤陽浮越,面赤煩躁,火不歸元,七味地黃丸加人參、麥冬。腎不納氣,身動即喘,陰陽樞紐失交,急須鎮攝,腎氣湯加沉香,從陰引陽;都氣丸入青鉛,從陽引陰。」《雜症會心錄.喘症》:「第內傷之喘,有陰虛陽虛之異。」面色(白光)白,口不渴,大便泄,手足冷者,屬陽虛。治宜溫腎平喘,方用八味地黃湯,亦可加入人參、紫河車、枸杞子、菟絲子、杜仲、鹿角膠之屬。參見真元耗損喘、虛冷上氣喘、虛喘等條。

陽虛喘是指由於腎陽虛衰,不能溫煦肺氣,以致肺氣虛寒,不能宣發肅降,上逆於肺,而出現喘息氣促的病證。

臨床表現主要有:面色蒼白,口不渴,大便溏泄,手足冷,喘息氣促,動則尤甚,舌淡苔白,脈沉細無力。

治療宜溫腎助陽,平喘止咳。常用方藥有八味地黃湯、腎氣丸、都氣丸等。

此外,還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,加減用藥。例如,如果患者伴有心悸、失眠、健忘等症狀,可加用黃連阿膠湯;如果患者伴有咳嗽、痰白稀薄等症狀,可加用杏仁、枇杷葉等;如果患者伴有腰膝酸軟、陽痿、遺精等症狀,可加用熟地、山藥、杜仲等。

陽虛喘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  2. 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3. 飲食宜清淡,多吃富含蛋白質、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。
  4. 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5. 定期體檢,及早發現和治療疾病。

如果出現了陽虛喘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