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陽虛惡寒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陽虛惡寒,是指由於陽氣虛衰,不能溫煦全身,以致惡寒不止的證候。

《證治匯補·惡寒章》中說:「陽虛惡寒,以陽氣能溫分肉而充皮毛,肥腠理而司闔闢,內傷房欲,火衰惡寒,即熱之不熱,是無火也。其症必兼蜷卧,足冷,濈濈自汗,兩尺沉細。」

《景岳全書·雜證謨》中說:「其證則未冷先寒,或手足清厥,或身為寒慄,或脾胃不健,或肚腹不實,或小水頻數,或陽道不壯,或每多恐畏,或眼耳少神,是皆陽虛生寒也。」

陽虛惡寒的治療,應以溫補元氣為主。輕者可選用五君子煎、理陰煎、六氣煎、溫胃飲、壽脾煎等;重者可選用大補元煎、右歸飲、右歸丸、四味回陽飲、六味回陽飲、海藏八味地黃丸等。

陽虛惡寒的預防,應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,並適當進行體育鍛煉,以增強體質。

陽虛惡寒是一種常見的症狀,如果出現了相關症狀,應及時就醫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