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陽虛惡寒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陽虛惡寒是一種由於陽氣虛衰,無法溫暖全身而導致持續感到寒冷的症狀。在《證治匯補·惡寒章》中提到,陽虛惡寒是因為陽氣無法溫煦皮膚和毛髮,不能保持皮膚毛孔開啟,內部受到寒冷刺激,這種情況下陽氣衰退的結果就是感到惡寒,即使有熱感也無法解除,這是因為陽氣不足。常見的症狀包括身體蜷曲、足部冷冷的、體表微微出汗且汗液冰冷、脈搏微弱緩慢。

《景嶽全書·雜證謨》中提到,陽虛惡寒的症狀還包括出現寒冷的感覺,手腳冰冷,或腹瀉、消化不良,或腹部脹滿,或小便頻繁,或陽道功能不強勁,或經常感到恐懼和焦慮,或眼睛和耳朵缺乏神采。這些症狀都可以歸因於陽氣虛弱引起的寒冷感。

治療陽虛惡寒的方法主要是溫補元氣。輕度症狀可以選擇五君子湯、理陰湯、六氣湯、溫胃飲、壽脾湯等來服用;嚴重症狀則可以選用大補元湯、右歸飲、右歸丸、四味回陽飲、六味回陽飲、海藏八味地黃丸等藥物來治療。

預防陽虛惡寒需要注意保暖,避免受到寒冷的刺激,同時適當進行體育鍛煉,以增強體質。

陽虛惡寒是一種常見的症狀,如果出現相關症狀,應及時就醫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