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陽虛發熱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陽虛發熱,病證名。因陽氣虛衰而致格陽、戴陽證的真寒假熱症象。見《丹溪心法.發熱》。

《醫碥》卷一:「陽虛謂腎火虛也。陽虛應寒,何以反發熱?則以虛而有寒,寒在內而格陽於外,故外熱;寒在下而戴陽於上,故上熱也。此為無根之火,乃虛焰耳。證見煩躁,欲坐卧泥水中,面赤如微酣,或兩顴淺紅,游移不定,渴欲飲水,或咽喉痛而索水置前卻不能飲,肌表雖大熱而重按之則不熱,或反覺冷,且兩足必冷,小便清白,下利清谷,脈沉細或浮數無力,按之欲散。治宜溫熱之劑,溫其中而陽內返,溫其下而火歸元。誤投寒涼立死。」

參見發熱、陽浮發熱條。

陽虛發熱的病因病機

陽虛發熱的病因,主要是由於陽氣虛衰,不能溫煦肌表,衛外不固,外邪乘虛而入,侵犯陽氣,導致陽氣被遏,不能正常發散,從而出現發熱的症狀。

陽虛發熱的病機,主要表現為陽氣虛衰,不能溫煦肌表,衛外不固,外邪乘虛而入,侵犯陽氣,導致陽氣被遏,不能正常發散,從而出現發熱的症狀。

陽虛發熱的臨床表現

陽虛發熱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1.發熱:發熱是陽虛發熱的主要症狀。陽虛發熱的發熱,多為低熱,不超過38℃,但持續時間較長。 2.面色蒼白:陽虛發熱患者的面色多為蒼白,沒有光澤。 3.四肢冰冷:陽虛發熱患者的四肢多為冰冷,尤其是手腳冰涼。 4.口渴不欲飲:陽虛發熱患者的口渴不欲飲,即使口渴,也不能多飲水。 5.小便清長:陽虛發熱患者的小便多為清長,而且量多。 6.大便溏薄:陽虛發熱患者的大便多為溏薄,而且次數較多。 7.脈沉細無力:陽虛發熱患者的脈象多為沉細無力。

陽虛發熱的診斷

陽虛發熱的診斷,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結合中醫四診進行辨證。

陽虛發熱的治療

陽虛發熱的治療,以溫補陽氣為主。常用中藥有附子、乾薑、肉桂、黃芪、白朮等。

陽虛發熱的預防

陽虛發熱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
1.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 2.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。 3.飲食調理,多吃溫熱性食物。 4.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。

陽虛發熱是中醫學中常見的一種病證,其主要症狀是發熱、面色蒼白、四肢冰冷、口渴不欲飲、小便清長、大便溏薄、脈沉細無力。陽虛發熱的治療,以溫補陽氣為主。陽虛發熱的預防,主要包括注意保暖、適當鍛鍊、飲食調理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