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陽虛水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陽虛水泛
病機與病理
陽虛水泛是中醫病理學中的重要概念,指由於人體陽氣虛衰,導致水液代謝障礙而形成的病理狀態。其核心病機在於「陽虛」與「水泛」的相互影響。
中醫認為,水液代謝的正常運行依賴三焦氣化功能,而此功能的發揮又需仰仗陽氣的溫煦與推動。《素問·經脈別論》有云:「飲入於胃,遊溢精氣,上輸於脾,脾氣散精,上歸於肺,通調水道,下輸膀胱。」這一過程的每個環節皆需陽氣的參與。
臟腑病位
- 腎陽虛衰: 腎為水火之臟,內寓真陰真陽,具有主水功能。《醫宗必讀》指出:「腎本水臟,而元陽寓焉。命門火衰,既不能自制陰寒,又不能溫養脾土,則陰不以陽而精化為水」。腎陽不足則蒸騰氣化無力,水液失於溫化而泛濫成災。
- 脾陽不振: 脾主運化水濕,脾陽不足則運化失職,水濕內停。《黃帝內經》云:「諸濕腫滿,皆屬於脾」,脾陽虛弱則水濕不運,聚而為患。
- 肺氣失宣: 肺為水之上源,主通調水道。肺氣虛弱或寒邪束肺,均可導致宣發肅降失常,水液輸布障礙。
臨床表現
陽虛水泛可表現為多種臨床症候:
- 水腫(多見於下半身,按之凹陷不起)
- 痰飲(清白稀薄)
- 胸悶氣促
- 畏寒肢冷
- 小便不利
- 舌淡胖有齒痕,苔白滑
- 脈沉遲無力
與西醫疾病相關性
此證常見於多種現代醫學疾病過程:
- 慢性腎小球腎炎
- 腎病症候群
- 充血性心力衰竭
- 甲狀腺功能減退
- 肝硬化腹水
治療原則
- 溫陽利水法: 代表方劑如真武湯(《傷寒論》),用附子溫腎陽,白朮、茯苓健脾利水,生薑溫散水氣,芍藥利小便且防溫燥太過。
- 健脾溫陽法: 方選實脾飲(《濟生方》),以附子、乾薑溫陽,白朮、茯苓健脾滲濕,厚朴、木香行氣以助水行。
- 溫肺化飲法: 方用苓甘五味薑辛湯(《金匱要略》),溫肺化飲,用於肺寒停飲證。
名醫論述
《景岳全書》云:「凡水腫等證,乃肺脾腎三臟相干之病。蓋水為至陰,故其本在腎;水化於氣,故其標在肺;水惟畏土,故其制在脾。」明確指出水腫與三髒的關係及陽氣在其中的關鍵作用。
《醫林改錯》亦強調:「氣虛則血必瘀,陽虛則水必停」,闡明了陽氣虛弱與水液停滯的內在聯繫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