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陽虛眩暈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陽虛眩暈,又稱陽虛頭暈,是指因陽氣不足,清陽不能升達頭部所致的眩暈。
《世醫得效方》卷三記載:「陽虛眩暈,頭暈頭痛,惡寒,耳鳴耳聾;或眩暈欲倒,氣短自汗,手足冷,脈沉細;或晨起頭暈,片時自定。」
陽虛眩暈的臨床表現主要有頭暈、頭痛、惡寒、耳鳴、耳聾、氣短、自汗、手足冷、脈沉細等。
治療陽虛眩暈,應以溫陽補氣為主,可用三五七散、參附湯、正元散、黑錫丹等方。
三五七散由人參、附子、乾薑、黃芪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組成,具有溫陽補氣、化痰散寒的功效。
參附湯由人參、附子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組成,具有溫陽補氣、化痰散寒的功效。
正元散由人參、黃芪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組成,具有溫陽補氣、健脾益胃的功效。
黑錫丹由鉛丹、朱砂、黃連、黃芩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組成,具有溫陽補氣、化痰散寒的功效。
陽虛眩暈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- 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- 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。
- 飲食宜清淡,少食生冷油膩之物。
-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- 定期體檢,及早發現和治療疾病。
陽虛眩暈是一種常見的疾病,如果出現相關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