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陽澤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陽澤

陽澤為經穴別名,首見於《千金翼方》,係手陽明大腸經之要穴,其正式名稱為曲池。此穴位於人體肘關節外側,屈肘成直角時,在肘橫紋外側端凹陷處,屬大腸經之合穴,五行歸屬為土,為臨床常用之腧穴。

中醫理論與功能

  1. 經絡特性
    陽澤(曲池)為手陽明大腸經之合穴,具有調和氣血、疏風解表之效。中醫理論認為,陽明經多氣多血,此穴能調和營衛,清瀉陽明火熱,故常用於外感熱病、咽喉腫痛等實熱證。
  2. 主治範圍

    • 外感表證:如發熱、感冒,配合谷穴可增強解表退熱之效。
    • 皮膚疾患:如蕁麻疹、濕疹,因其能疏風清熱,通絡止癢。
    • 上肢痿痹:主治肘臂疼痛、上肢不遂,通絡止痛效果顯著。
    • 腸腑病症:大腸經合穴特性使其可調理腹痛、泄瀉等腸胃功能失調。
  3. 刺灸方法
    臨床多以直刺1~1.5寸,得氣後施以提插捻轉手法;灸法則適用於虛寒證,以溫和灸或隔姜灸為主。

配穴應用

  • 配合合谷血海,加強清熱涼血之功,適用於熱毒瘡瘍。
  • 肩髃外關,治療肩臂疼痛、經絡阻滯。

補充考據

《千金翼方》以「陽澤」稱曲池,後世醫籍多沿用「曲池」之名,然兩者實為一穴。此別名或與其穴性相關:「陽」喻其屬陽明經,「澤」則喻其如池澤般調節氣血,潤澤經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