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楊乘六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楊乘六(清代)

生平與背景
楊乘六,字以行,號雲峰,清代西吳(今浙江湖州)人。精研醫術,尤以脈診見長,為清初中醫臨床大家之一,其學術融匯諸家之長,並注重辨證與舌診、脈診的結合,對後世中醫診斷學影響深遠。

醫學成就與著作

  1. 《臨證驗舌法》
    此書以「陰陽、虛實、臟腑辨證」為綱,系統整理舌診與方藥對應之理。書中列舉四十三首方劑,強調舌象變化與病機之關聯,例如:

    • 舌質色澤:淡白主氣血虛,紅絳為熱入營血,紫暗提示瘀血。
    • 舌苔厚薄:白膩苔多屬痰濕,黃燥苔則為陽明腑實。
      楊氏認為,舌象能直觀反映臟腑寒熱虛實,輔佐脈診以提升辨證精度。
  2. 《醫宗己任篇》
    此書為楊乘六輯錄四位明末清初醫家的重要著作:

    • 高鼓峰《四明心法》、《四明醫案》:闡發「扶陽抑陰」之理,善用溫補法調治虛損。
    • 呂用晦《東莊醫案》:以靈活辨證著稱,注重氣機升降與五臟生克。
    • 董廢翁《西塘感證》:專論外感熱病,提出「感證三焦傳變」學說。
      楊氏通過彙編這些文獻,保留珍貴臨床經驗,並體現其「博采眾長」的學術思想。

學術特色

  • 脈診與舌診並重:結合「望舌形色」與「脈象定位」,強化八綱辨證的客觀性。
  • 臟腑辨證體系:以五行生剋為基礎,分析舌脈與方藥的對應關係,如「肝鬱乘脾」見弦脈、舌邊齒痕,當以逍遙散類調和。
  • 臨證務實風格:著作中少抽象理論,多列舉具體醫案與方藥加減,反映清代醫家重視實證的傾向。

歷史影響
楊乘六的著作成為清代中醫教育的重要參考,尤其《醫宗己任篇》被視為研習溫補學派與浙派醫術的經典。其舌診方法亦為後世《辨舌指南》等專書所承襲,奠定現代中醫舌診學的基礎框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