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楊大烈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楊大烈

清代中醫名家

楊大烈為清代著名中醫師,其記載可見於兩處地方志,一為山西長治縣,另一為四川彰明縣,兩人雖同名,然醫術專長與生平背景各異,分述如下:

山西長治楊大烈

楊大烈承襲家學,其父楊錄章為當地著名外科醫師,醫術精湛,尤擅瘡瘍、跌打損傷等外症治療。大烈自幼隨父習醫,深得家傳精髓,於外科領域多有建樹。清代外科重視辨證施治,楊氏一脈或參酌《外科正宗》、《醫宗金鑒·外科心法》等典籍,結合臨證經驗,於癰疽、疔瘡等病症之消、托、補三法運用純熟,並可能涉及煉丹製藥(如紅升丹、白降丹)等傳統外科技術。

四川彰明楊大烈

此楊大烈天資聰穎,博聞強記,少時即遍讀《黃帝內經》、《難經》等經典,深探經絡臟腑、陰陽五行之奧義。其臨症以內科見長,或善用望聞問切四診合參,辨六經、察氣機,處方多宗仲景之法,兼融時方精要。四川地勢潮濕,民眾易患濕溫、痰飲等疾,楊氏或結合當地風土,活用祛濕化濁、調理脾胃諸法,如藿香、蒼朮等藥材之配伍,展現川派中醫特色。

中醫學術背景淺析

清代中醫重視經典傳承與臨床實用,二位楊大烈分屬不同流派:

  1. 外科領域:山西楊氏承襲外科世家之技,反映清代外科已形成系統理論,如「腐去肌生」之理,並注重刀針手法與藥線引流等外治技術。
  2. 內科經典研究:四川楊氏深研《內經》氣血理論與《難經》脈學主張,體現「治病必求於本」的辨證思維,可能涉及五運六氣或針藥並用之術。

二人同名異地,恰可窺見清代中醫地域化發展之面貌——北方重實踐技藝,南方尚理論探微,然皆根植於中醫整體觀念,共構傳統醫學之豐富內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