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楊得山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楊得山
清代醫家,字峻峰,具體籍貫及生平事蹟記載不詳。曾任太醫院八品吏目,屬清代官方醫療體系中的低階職官,負責輔助太醫院日常事務,或參與醫案整理、藥材管理等職責。
在清代中醫體系中,太醫院吏目雖位階不高,但需具備紮實的醫學基礎,尤其精通《內經》《傷寒論》等經典,並熟悉宮廷常用方劑,如「四君子湯」「六味地黃丸」等調理之方的加減應用。楊得山身處清代中醫發展的穩定期,受溫病學派興起影響,可能涉獵葉天士《溫熱論》等新學說,調治外感熱病時或兼採「衛氣營血」辨證思維。
清代醫官多注重臨床實效,楊得山作為吏目,或累積大量方脈經驗,尤其擅長處理內科雜病如脾胃虛弱、氣血失調等症,其用藥可能承襲李東垣「補土派」思想,重視調理中焦。此外,清代太醫院重視「君臣佐使」的組方嚴謹性,楊得山所擬方劑亦當符合此規範,體現「辨證論治」的核心原則。
雖史料有限,然由其職位可推測,楊得山具備官方認可的醫術水準,其背景反映清代中醫官僚體系與學術脈絡的交織,為探究清代中下層醫官執業形態的參考案例之一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