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楊介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楊介,字吉老,宋代著名醫家,泗州(今江蘇盱眙)人,出身世醫之家。其醫術精湛,尤擅傷寒與內科,因以「理中湯」治癒宋徽宗脾胃之疾而聞名於世,深得皇室賞識,為當時醫林所重。

醫學貢獻

  1. 《存真環中圖》
    崇寧年間,泗州刑犯處決後,郡守李夷行令醫工與畫師剖視屍體胸腹,記錄臟腑形構。楊介以此實測為本,對照古醫籍(如《內經》《難經》),結合煙羅子舊圖加以考訂修正,更增補「十二經脈圖」,編纂成《存真環中圖》。

    • 「存真」:詳繪五臟六腑之解剖形態,強調臟腑位置與毗鄰關係,為中醫解剖學重要文獻。
    • 「環中」:系統性標註經脈循行路線,將當時零散的經脈理論圖像化,對針灸學發展影響深遠。
      此書雖已散佚,然據後世引錄(如《醫說》《郡齋讀書志》),其內容融合實證與理論,突破前人「重功能輕形態」之局限,堪稱宋代解剖學里程碑。
  2. 傷寒學研究
    楊介著有《四時傷寒總病論》(又名《傷寒論脈訣》),該書針對四時外感病機變化,闡述傷寒證治與脈法要訣,內容或參酌張仲景《傷寒論》而有所發揮。雖原書亡佚,但從明代《古今醫統》等典籍的轉引中,可見其對傷寒分類與辨證用藥之獨到見解。

學術特色

  • 臟腑與經絡並重:楊介不僅關注臟腑實體結構,更注重經脈氣血運行,體現中醫「形氣合一」的整體觀。
  • 考據與實證結合:其解剖圖繪製參考實際觀察,並對照經典理論修正誤謬,反映宋代醫學的理性精神。
  • 承啟傷寒學派:其傷寒論述上承仲景學說,下啟金元醫家對外感病的深入研究,為溫病理論形成奠定基礎。

歷史評價

楊介之成就,標誌著宋代醫學在解剖實證與理論整合上的突破。其《存真環中圖》雖失傳,但透過後世醫籍記載,仍可窺見其對中醫形態學與經絡學的深遠影響,堪稱匯通醫理與實務的一代大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