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楊開泰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楊開泰
生平與學術背景
楊開泰,字萬新,清代浙江諸暨人,為卓有成就之中醫兒科專家,尤精於痧疹(麻疹)及痘瘡(天花)診治。當時痘瘡已有專科醫家,然疹症缺乏系統論述,致使誤治頻生。楊氏深感此弊,遂赴蕭山,拜謝、沈兩位治疹名家為師,得授謝氏《瘄子要領》與沈氏所傳《郁氏遺書》。兩書互有詳略,楊氏以臨證心得為基礎,融會貫通,合纂為《郁謝麻科合璧》,成為清代疹症治療之重要專著,後世刊刻流傳甚廣。
著作《郁謝麻科合璧》之特色
此書綜合謝、沈二家之長,系統性整理疹症辨治要訣,內容涵蓋:
- 病因病機:承襲中醫「溫毒外發」理論,強調疹症多因風熱時邪內蘊,肺胃受擾,外透肌表所致,並詳述疹與痘之異同。
- 辨證分型:按疹色、形態、發病階段(如初熱、見形、收沒)區分證候,提出「紅活潤澤為順,紫黯枯晦為逆」等判別準則。
- 治法方藥:主張初宜辛涼透表(如升麻葛根湯加減),熱盛則清解涼血(如化斑湯),兼顧護陰生津;並收錄外治貼敷、針灸輔助療法。
學術影響與臨床價值
楊氏注重「因時因地」調治,書中針對江浙濕熱氣候調整用藥,體現中醫「三因制宜」思想。其整合「郁氏」重舌脈診察與「謝氏」分期論治之特色,完善了痧疹辨證體系,對後世兒科溫病學發展影響深遠。清代以降,此書廣為醫家援引,乃至近代中醫教材亦見其論述蹤跡。
附:中醫痧疹理論延伸
中醫視麻疹為「陽毒」,與痘瘡同屬疫病範疇,然病機偏重肺衛。楊開泰所論,契合《溫病條辨》「疹屬太陰風熱」之說,強調整透散邪之治療共性,反映清代溫病學派對兒科外感熱病的貢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