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楊梅瘡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楊梅瘡,中醫病名。因感染梅毒而引致的一種全身性疾病。又名霉瘡、廣瘡、時瘡、棉花瘡。多因氣化(間接)傳染和精化(接觸)傳染而發。
證見:先出現下疳,或見有橫痃,繼則發楊梅瘡。發病前,多見有全身性發燒,頭痛,骨節部位酸痛,咽乾喉痛,並逐漸出現皮表病變。發外陰部皮膚先起紅暈,後即見成斑片者,名楊梅斑;有形如風疹者,名楊梅疹;若其狀如赤豆,嵌入肉內者,則名楊梅豆;若疹粒破潰,肉反而突出於外者,更名翻花楊毒。嚴重者,其毒侵及骨髓、關節、內臟,則統稱之為楊梅結毒。
治宜清血解毒。傳統多選用楊梅一劑散,或用土茯苓合劑內服,外用可選鵝黃散調敷其瘡瘍。即梅毒。證治還可參見各有關條。
《瘡瘍經驗全書》卷六:“楊梅瘡,即梅毒也。其初起,多因氣化,或因精化,而發於下疳,或見有橫痃,繼則發楊梅瘡。發病之時,多見有全身性發燒,頭痛,骨節部位酸痛,咽乾喉痛,並逐漸出現皮表病變。發外陰部皮膚先起紅暈,後即見成斑片者,名楊梅斑;有形如風疹者,名楊梅疹;若其狀如赤豆,嵌入肉內者,則名楊梅豆;若疹粒破潰,肉反而突出於外者,更名翻花楊毒。嚴重者,其毒侵及骨髓、關節、內臟,則統稱之為楊梅結毒。治宜清血解毒。傳統多選用楊梅一劑散,或用土茯苓合劑內服,外用可選鵝黃散調敷其瘡瘍。”
楊梅瘡的病因是感染梅毒螺旋體,梅毒螺旋體是一種革蘭氏陰性螺旋菌,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,也可以通過血液、母嬰等途徑傳播。梅毒螺旋體侵入人體後,會在人體內大量繁殖,並引起全身性的損害。
楊梅瘡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- 皮膚黏膜損害:楊梅瘡最常見的皮膚黏膜損害是梅毒疹,梅毒疹的形態多種多樣,可以是丘疹、斑疹、膿皰疹、結節性皮疹等。
- 全身症狀:楊梅瘡患者常有發熱、頭痛、咽喉痛、關節疼痛、肌肉疼痛等全身症狀。
- 神經系統損害:楊梅瘡患者可出現神經系統損害,如頭痛、失眠、記憶力減退、精神障礙等。
- 心血管系統損害:楊梅瘡患者可出現心血管系統損害,如心肌炎、冠心病、心律失常等。
- 其他損害:楊梅瘡患者還可出現其他損害,如肝脾腫大、貧血、白細胞減少等。
楊梅瘡的治療以抗生素治療為主,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黴素、紅黴素、阿奇黴素等。此外,還可以使用免疫調節劑、維生素等進行治療。
楊梅瘡的預防主要是避免接觸梅毒螺旋體,在性生活方面要注意安全,避免不潔性交。如果發現自己有梅毒的症狀,要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