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陽虛自汗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陽虛自汗,病證名。因陽氣虛弱,腠理不密所致自汗證。見《赤水玄珠.汗門》。證見畏寒,倦怠,汗出覺冷。治宜溫陽固表,用芪附湯、黃芪建中湯等方。參見自汗條。
陽虛自汗是指由於陽氣虛弱,腠理不密,衛外不固,津液外泄所致的自汗。多見於老年人、體弱多病者。臨床表現為畏寒怕冷,四肢不溫,倦怠乏力,自汗不止,汗出清稀,汗出不止,汗出覺冷。舌淡苔白,脈沉細無力。
治療宜溫陽固表,可用黃芪建中湯、桂附湯等方。
《赤水玄珠.汗門》中記載:「陽虛自汗,宜溫陽固表,用芪附湯、黃芪建中湯等方。」
芪附湯由黃芪、桂枝、附子、白朮、甘草組成。黃芪補氣固表,桂枝溫經通陽,附子溫陽散寒,白朮健脾益氣,甘草調和諸藥。本方具有溫陽固表、益氣昇陽的作用,適用於陽虛自汗、畏寒怕冷、四肢不溫、自汗不止等症。
黃芪建中湯由黃芪、人參、白朮、甘草、生薑、大棗組成。黃芪補氣固表,人參大補元氣,白朮健脾益氣,甘草調和諸藥,生薑溫中散寒,大棗補中益氣。本方具有補氣固表、益氣昇陽的作用,適用於陽虛自汗、畏寒怕冷、四肢不溫、自汗不止等症。
陽虛自汗的預防方法包括:
- 注意保暖,避免受涼。
- 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。
- 飲食宜清淡,多吃富含蛋白質、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。
-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,避免情緒波動。
- 定期體檢,及早發現和治療疾病。
陽虛自汗是一種常見的疾病,如果出現相關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