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楊木接骨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楊木接骨
楊木接骨為中醫骨傷科傳統技術,屬「植入接骨法」之一,主要用於治療粉碎性骨折,尤指骨折斷端缺損嚴重,無法直接吻合者。此法見載於清代《傷科補要》卷一,並流傳於民間醫術,其原理乃取楊樹或柳樹枝條,修整後植入骨折兩端之間,作為支架橋梁,引導骨痂生長,促進斷骨續接。
理論依據
中醫認為,骨折癒合需「氣血暢行、筋骨得養」,而楊、柳木質輕柔,其性平和,古醫家取其「疏通」之性,認為可輔助氣血運行於斷骨之間。此外,《本草綱目》提及柳枝具「祛風利濕、活血消腫」之效,或間接助益局部血瘀化解。
操作與應用
- 選材處理:取新鮮楊木或柳枝,削去外皮,依骨缺損形狀修整,並以藥汁(如黃柏、當歸等煎液)浸泡,以減低異物排斥。
- 植入定位:於整復後,將木枝嵌入骨折裂隙,外以夾板固定,使斷端穩定。
- 術後調養:配合內服活血化瘀方藥(如桃紅四物湯),並定期換藥觀察。
現代研究與評價
1958年曾有動物實驗驗證此法,部分案例顯示木枝周邊可形成纖維包裹,甚誘發一定骨痂生成,然多數結果指出,楊木接骨之癒合強度及速度遜於自體骨移植,且異物反應風險較高,故未被列為常規療法。然其思路體現中醫「以形輔形」的治療智慧,對早期骨傷科發展具啟發意義。
歷史意義
楊木接骨反映古代醫家面對複雜骨折時之創新思維,雖臨床應用受限,然其結合自然材質與人體修復的理念,仍為中醫骨傷學術史重要一頁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