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楊岐正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楊岐正(生卒年不詳),清代山西榮河縣人,為著名儒醫,精研《內經》《傷寒》諸典,其學術思想融會黃元禦氣化理論與張景岳溫補學説,尤擅長運用六經辨證結合臟腑氣機調治內傷雜病。

臨證特色以「斡旋中焦」為要訣,重視脾升胃降的樞機作用,常用李東垣升陽益胃法配合自創「化氣三方」(含蒼术、茯苓、桂枝等藥)治療水穀不運之證。其處方配伍嚴格遵循《神農本草經》君臣佐使原則,每於方中佐少量風藥(如防風、羌活)以助陽氣升發,此技法源於內經「風能勝濕」之旨。

脈法造詣深厚,提出「三部九候相參法」,強調人迎氣口脈對比以判別外感內傷,並創「浮中沉三按定虛實」的診脈規範。對於疑難症候,常從「氣血水火」四大綱目辨析,認為「氣滯則水停,血瘀則火鬱」,此觀點對後世氣血水三焦辨證體系的形成具有啟發性。

醫德崇奉孫思邈「大醫精誠」,出診不避險阻,常於方箋附加食療方案(如用山藥粥輔治脾虛),對貧者不僅贈藥,更傳授簡便驗方,其《岐正醫案》手稿中多見「貧者減量,虛人佐粳米」等註記,體現「因人施治」的臨床智慧。傳世有《傷寒翼方》《脾胃論解》等抄本,現藏於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