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楊守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楊守吉(1488年-1569年),字仲吉,號東垣,南京人。明代醫生。為正德、嘉靖間(1506-1556年),南都一帶精於傷寒科之名醫。

楊守吉幼年喪父,家境貧寒,但他自幼聰慧好學,博覽群書,尤精於醫學。他曾經跟隨名醫朱震亨學習醫學,並且得到朱震亨的真傳。楊守吉在醫學上有著很高的造詣,他擅長治療傷寒、熱病,並且著有《傷寒論註》、《傷寒論集解》、《傷寒論方論》、《傷寒論新方》、《傷寒論新方附方》等著作。楊守吉的醫學著作,對後世的醫學研究有著很大的影響。

楊守吉在醫學上的成就,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

第一,他對傷寒學說有著很深的研究。他認為,傷寒是一種外感熱病,其主要病機是邪氣犯表,導致營衛不和。他提出了「六經辨證」的理論,並且根據六經辨證,提出了治療傷寒的一系列方法。

第二,他對傷寒的治療,強調辨證論治。他認為,治療傷寒,必須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,辨明病因、病性、病位,然後再根據辨證結果,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法。

第三,他對傷寒的治療,強調整體觀念。他認為,治療傷寒,不能只看局部,而必須從整體上進行考慮。他提出了「整體辨證」的理論,並且根據整體辨證,提出了治療傷寒的一系列方法。

楊守吉的醫學成就,對後世的醫學研究有著很大的影響。他是明代傷寒學派的代表人物,也是中國醫學史上一位重要的醫學家。

以下是楊守吉的《傷寒論註》中的一段原文:

「傷寒,太陽之經也。太陽之經,主一身之陽氣。陽氣者,人身之主宰也。陽氣不和,則百病叢生。傷寒之病,多因外感六淫之邪,而致太陽之經不和,故有發熱、惡寒、頭痛、身痛、無汗等症。治傷寒,當先辨明病因、病性、病位,然後再根據辨證結果,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法。若太陽之經不和,而見發熱、惡寒、頭痛、身痛、無汗等症,則可用桂枝治療。桂枝湯由桂枝、芍藥、甘草、生薑、大棗等五味藥組成。桂枝能發散表邪,芍藥能解肌退熱,甘草能緩急和中,生薑能溫中散寒,大棗能補中益氣。五味藥合用,共奏發散表邪、解肌退熱、緩急和中、溫中散寒之功效。若太陽之經不和,而見發熱、惡寒、頭痛、身痛、無汗等症,且兼有嘔吐、腹痛、泄瀉等症,則可用葛根湯治療。葛根湯由葛根、麻黃、桂枝、生薑、大棗等五味藥組成。葛根能解肌退熱,麻黃能發散表邪,桂枝能解肌退熱,生薑能溫中散寒,大棗能補中益氣。五味藥合用,共奏解肌退熱、發散表邪、溫中散寒、補中益氣之功效。」

楊守吉的《傷寒論註》,是一部重要的傷寒學著作。它對後世的傷寒學研究有著很大的影響。楊守吉的醫學成就,對後世的醫學研究有著很大的影響。他是明代傷寒學派的代表人物,也是中國醫學史上一位重要的醫學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