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楊四知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楊四知

楊四知,明末醫家,大梁(今河南開封)人,曾任文林郎。其於巡撫福建期間,見當地蠱疾盛行,民衆深受其害,遂博採醫方,輯錄成《惠民正方》一卷,專治蠱毒及相關病症。該書雖未廣泛流傳,然其內容反映了明代福建地區蠱疾的治療經驗,具有重要的地域醫學價值。

學術背景與貢獻

蠱疾在傳統中醫理論中屬「毒邪爲病」,多因濕熱蟲毒蘊結,或飲食不潔、瘴氣侵襲所致。其證候複雜,可表現爲腹痛、脹滿、吐瀉,甚或神昏、癰疽等。楊氏所輯《惠民正方》,或參考當時民間驗方及醫家心得,針對蠱毒提出相應治法。根據中醫典籍記載,蠱毒治療常以解毒化濕、行氣活血爲主,藥用如雄黃、硃砂、雷丸等驅蟲解毒之品,輔以藿香、蒼朮等化濕健脾,並結合針灸或外敷療法。

中醫對蠱疾的認識

蠱疾之名,早見於《黃帝內經》及《諸病源候論》,後世醫家多有發揮。隋唐時期,《千金方》與《外臺秘要》收錄治蠱方劑,至明代,《本草綱目》亦詳載蠱毒成因與解法。楊四知所處時代,閩地濕熱瘴癘之氣盛行,蠱疾多與地理環境相關,其著作可能融入地方用藥特色,如福建本土草藥或獨特炮製法,惜原書散佚,未能窺其全貌。

歷史與醫學意義

楊氏雖非以醫名世,然其因官務接觸民瘼,輯方濟民,體現了古代官員兼通醫道的傳統。此舉亦符合中醫「上工治未病」的理念,強調預防與調理並重。《惠民正方》雖未傳世,但可視爲明代地方醫學文獻之一斑,對研究蠱毒治療史及閩地醫藥發展具參考價值。

(以上內容基於史料記載及中醫理論綜述,未涉及臨牀建議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