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楊玄操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楊玄操

楊玄操,唐代著名醫家及訓詁學家,一作楊玄,具體籍貫不詳,曾擔任歙州縣尉。他精通醫學理論與古籍訓詁,尤其對《難經》的注釋工作貢獻卓著。

學術貢獻

1. 《難經》注釋

楊玄操對吳太醫令呂廣所注的《難經》有所不滿,認為其注解未能充分闡釋經文深義,遂重新校注《難經》,並附以音義,歷經十年撰成《黃帝八十一難經注》。此書雖已亡佚,但其部分內容因被後世醫家引用而得以保存,如明代滑壽的《難經集注》中即收錄楊氏之說,成為研究《難經》的重要參考。

《難經》為中醫經典之一,內容以問答形式闡述脈學、經絡、臟腑、病機、針法等基礎理論,而楊玄操的注解側重於文義考證經脈理論,尤其對「獨取寸口」的診脈方法及「三焦」的形質爭議提出見解,影響後世醫家的理解。

2. 《黃帝明堂經》與針灸學

楊玄操另著有《黃帝明堂經》,此書為針灸學專著,系統整理腧穴定位、針刺深浅及主治病症,現存殘卷。此外,他還為《明堂經》作注(《黃帝明堂經注》),進一步補充穴名來源與針刺禁忌,反映唐代針灸理論的發展。

3. 醫籍音義與訓詁

楊玄操注重醫學文獻的語言考據,撰有《素問釋音》與《本草注音》,雖皆已失傳,但可推測其內容涉及《黃帝內經·素問》及《本草經》的詞義考證與發音注解,展現唐代醫家結合小學(文字學)與醫理的學術特色。

歷史評價

楊玄操的著作雖多散佚,但其學術影響深遠,尤其在《難經》注解方面,為後世如滑壽、王九思等醫家奠定研究基礎。他以訓詁學方法解讀醫經,強化了中醫文獻的嚴謹性,亦體現唐代醫學重經典、考源流的學風。

相關著作(已佚)

  • 《黃帝八十一難經注》
  • 《黃帝明堂經》
  • 《素問釋音》
  • 《黃帝明堂經注》
  • 《本草注音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