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楊顏齊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楊顏齊
楊顏齊,宋代(具體生卒年不詳)醫家,其生平事跡及籍貫已不可考,惟見於部分醫學文獻之片段記載。據傳,楊氏曾撰《灸經》十卷,然該書未見廣泛流傳於世,後世亦罕有引述,恐已佚失。
學術背景與《灸經》考略
宋代為中醫學發展之重要時期,針灸學尤為興盛,官方編修《銅人腧穴針灸圖經》,民間醫家亦多有灸法專著問世。楊顏齊所著《灸經》,雖未能存世,然由其書名推測,當為一部系統論述灸療法之專著。
灸法為中醫外治法之一,以艾絨或其他藥物燒灼、燻熨體表穴位,藉溫熱刺激以疏通經絡、調和氣血,達到治病防病之效。宋代灸法理論趨於成熟,注重結合臟腑、經絡學說,並發展出「隔物灸」、「藥灸」等多樣技法。楊氏《灸經》或收錄此類臨床經驗,並可能論及艾灸適應症、禁忌及穴位配伍等內容。
歷史地位與影響
楊顏齊雖史料記載有限,然其著作能成十卷之巨,反映其於灸法領域當有深入研究。宋代醫籍如《太平聖惠方》、《聖濟總錄》均載有豐富灸療內容,楊氏著述或與此類官方醫學成果互為補充,為民間灸法應用之重要參考。
後世醫家如明代高武《針灸聚英》、楊繼洲《針灸大成》等,雖未直接引述楊氏之說,然其中部分灸法理論與技法,或間接承襲宋以前及宋代諸家之學,楊顏齊之貢獻亦可能隱含其中。
小結
楊顏齊作為宋代灸法專著之編撰者,雖因文獻散佚而難窺其學全貌,然其存在反映當時灸法學術之活躍。其《灸經》若得存世,或可為研究宋代針灸理論與臨床實踐提供珍貴線索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