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楊用道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楊用道

楊用道為金代著名醫家,其生平里居雖未詳載,然曾任儒林郎汴京國子監博士,學術資歷深厚。他博通經史,尤精醫藥之學,於中醫文獻整理與臨證應用貢獻卓著。

醫藥成就與《附廣肘後方》

楊用道素重醫籍蒐集,遼乾統年間(1101—1110年)獲藏一善本《肘後方》。此書原為東晉葛洪所著《肘後救卒方》,後經梁代陶弘景增補為《補闕肘後百一方》,乃中醫急症學之早期代表作,載有大量簡便驗廉之方劑。

楊氏深感此書臨床價值,遂以宋唐慎微《證類本草》為佐,摘錄其中附方,依病症類別重新編次,附於《肘後方》正文之後,定名為《附廣肘後方》,並由金代國子監刊行。此舉不僅保存葛、陶二氏之學,更融匯宋代藥學新證,使原書內容更臻完備。

學術特點與中醫理論貢獻

  1. 重視實用方劑:楊氏所增附方多取自《證類本草》,強調「一方多效」與「藥物易得」,契合《肘後方》「簡、便、廉、驗」之宗旨,如以常山治瘧、青蒿截痞等,皆具鮮明實證醫學特色。
  2. 承襲與創新並重:其整理工作不僅止於文獻輯佚,更注重方證對應。例如將《證類本草》中藥性理論與《肘後方》急症治法結合,強化方藥之理論基礎,反映金代醫家「以經證方」之學風。
  3. 推動醫籍傳播:汴京國子監刻印《附廣肘後方》,使此書得以廣泛流布,對後世急症醫術與方劑學發展影響深遠,明代《普濟方》等典籍亦多所徵引。

楊用道雖史料所載有限,然其醫籍整理之功,足見金代醫家融合古今、務實致用之學術風貌,於中醫文獻學與臨床醫學史中佔一席之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