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楊元禧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楊元禧

生平與背景
楊元禧為唐代著名醫家,出身弘農華陰(今陝西華陰縣),其生卒年不詳,主要活躍於武則天執政時期。憑藉精湛醫術,受武后賞識,官拜尚食奉御,掌管宮廷飲食醫藥事務。此職位不僅需通曉醫理,更需熟悉食療調養,足見其在中醫與食療結合領域的深厚造詣。

醫術與學術特點

  1. 宮廷醫學與食療結合
    唐代宮廷重視飲食養生,楊元禧任尚食奉御時,職責涵蓋藥膳食補配伍,反映其對「醫食同源」理論的實踐。中醫認為,食物性味(寒熱溫涼)可調節人體陰陽,如《黃帝內經》所述「五穀為養,五果為助」,楊氏或參考此類經典,將藥材與食材結合,用於調理皇室貴族體質。
  2. 方劑與臨床應用
    唐代為中醫方劑學發展高峰,官方編纂《新修本草》,民間驗方亦蓬勃發展。楊元禧身為御醫,必熟稔當時主流方書如《千金要方》《外臺秘要》,其用藥或趨於平和精準,以適應宮廷需求,避免峻烈之品。
  3. 政治背景下的醫者角色
    武后時期政局複雜,御醫除需醫術卓越,更須謹慎應對權貴健康需求。史料雖未詳載楊氏醫案,然其能長期任職,顯示其辨證靈活處事穩健的特質,符合中醫「因人制宜」的治療原則。

歷史評價
楊元禧雖無著作傳世,然其職位與時代背景,象徵唐代中醫官僚體系學術專業化的進程。弘農楊氏為醫學世家(如楊上善注《黃帝內經太素》),或受家族學風影響,間接促進宮廷醫學發展。

備考說明
唐代尚食奉御隸屬殿中省,掌「供膳食之事」,然御醫常兼通藥食,故楊氏醫術可能跨越食療與藥治領域,此亦符合中醫「治未病」的預防思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