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大指節橫紋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大指節橫紋
大指節橫紋為中醫經外奇穴之一,首見於唐代孫思邈所著之《千金要方》,書中記載:「目卒生翳,灸大指節橫紋三壯,在左灸右,在右灸左,良。」意指此穴可治療眼部突然生翳之症,並提出「交叉取穴」之療法,即左眼病變灸右手穴位,右眼病變灸左手穴位,以達調和陰陽、疏通經絡之效。
近代《針灸經外奇穴圖譜》進一步明確其定位,指出此穴位於拇指掌側指節橫紋之中點處。從經絡理論而言,拇指為手太陰肺經所過,肺主氣、司呼吸,與全身氣機調節密切相關;而「目為肝之竅」,眼疾多與肝經風熱或氣血失調有關。透過刺激大指節橫紋,可間接調動肺經氣血,並藉由經絡聯繫影響肝經,達到清肝明目、散風退翳之作用。
此外,此穴亦符合「全息理論」中「拇指對應頭面部」的觀點,故對頭面五官疾患,如眼瞼下垂、目赤腫痛等,皆有一定療效。臨床操作上,除灸法外,亦可配合針刺或指壓按摩,以局部酸脹感為度。
在傳統中醫診療體系中,經外奇穴多為歷代醫家臨床經驗之總結,大指節橫紋即為一例,其應用體現了中醫「上病下取、左病右治」的整體觀與辨證思維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