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瘍醫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瘍醫:中醫外科之專門醫者

瘍醫乃中醫學重要專科之一,其名最早見載於《周禮·天官》,為中國古代醫學分科制度中的專門醫師。據《周禮》記載,周朝時期已將醫學體系明確劃分為食醫疾醫瘍醫獸醫四大科別,其中瘍醫專司各類外傷及皮膚病症之診療。

歷史源流與職掌

瘍醫制度於周代已臻完備,其官階隸屬天官冢宰之下,地位與其他三科醫者並列。《周禮·天官·瘍醫》載其職責曰:「瘍醫掌腫瘍、潰瘍、金瘍、折瘍之祝藥、劀殺之齊」,明確指出其所主治之四大類疾患:

  1. 腫瘍:尚未潰破之癰疽腫毒
  2. 潰瘍:已破潰之瘡瘍傷口
  3. 金瘍:金屬利器所致之創傷
  4. 折瘍:骨折及跌打損傷

後周時期沿襲此制,仍設瘍醫一職,專責治療各類瘡瘍疾患,顯示中醫外科專業化之歷史淵源。

治療範疇與技術

瘍醫之診療範圍,依現代中醫外科分類,大致包含以下病症:

  • 癰疽瘡瘍:包括癤、癰、疽、丹毒等化膿性感染
  • 皮膚疾患:如癬、疹、疥、瘑等表皮病變
  • 外傷科病:金刃傷、跌打損傷、燒燙傷、蟲獸咬傷
  • 骨傷疾患:骨折、脫臼及相關軟組織損傷
  • 五官瘡瘍:眼、耳、鼻、口等處之潰瘍與腫物

其治療方法豐富多元,除內服方藥外,尤重外治之法,包含:

  • 祝藥:外用藥物的敷貼與塗抹
  • 劀殺:切開排膿與壞死組織清除
  • 熨引:熱敷與導引手法治療
  • 按摩:透過手法促進氣血運行
  • 角法:類似今日之拔罐療法
  • 藥浴:以藥液浸洗患處

理論基礎

瘍醫診療深植於中醫整體理論體系,其特點在於:

1. 病因病機觀

認為瘍科疾病多由火毒熾盛氣血瘀滯正氣虧虛所致,與五臟功能失調密切相關。如《內經》所言:「膏粱之變,足生大疔」,強調飲食不節與瘡瘍發生之關聯。

2. 辨證論治

瘍醫尤重辨陰陽虛實,將瘡瘍發展分為初起、成膿、潰後三期,分期施治。如《醫宗金鑒·外科心法》云:「凡瘡初起,當分陰陽;陽證當清火解毒,陰證當溫補托里」。

3. 整體觀念

雖為外科疾患,仍重視內外兼治,強調局部與整體的關係。如陳實功《外科正宗》指出:「內之證或不及於外,外之證則必根於內」。

專業傳承與發展

瘍醫之專業知識在古代通過師徒相授醫籍傳承兩種方式延續。重要外科典籍如:

  • 《劉涓子鬼遺方》:現存最早中醫外科專書
  • 《外科精要》:宋代陳自明所著,重視辨證與內治
  • 《外科正宗》:明代陳實功集大成之作,系統記載各類外科疾病
  • 《醫宗金鑒·外科心法》:清朝官方醫書之外科篇章

隨著醫學發展,瘍醫範疇逐步細分,至明清時期已衍生出正骨金鏃等更專門科別,但仍保持其內外兼治整體調理之核心特色,奠定中醫外科學之深厚基礎,並持續影響當代中醫外科臨床實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