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仰頂生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《仰頂生考》

仰顶生者,乃中醫婦科臨牀所述之異常產位,見載於清代周紀常《女科輯要》。其文曰:「名仰頂生者,謂額角已露,頂卻向後。」意指產婦臨盆時,胎兒頭部非以枕骨或囟門先露,反仰其頸項,使額部初顯於產門,然頭頂反朝母體後方,形成「額前頂後」之勢。此即近世西醫產科學所謂「額先露」(brow presentation),屬胎位不正之變局。

中醫病機析義
古醫家以為,此證多緣母體氣血失調,或胞宮氣機逆亂,致胎兒轉側不利。《婦人良方》有云:「胎轉失度,首仰不伏。」蓋因氣血虛弱,則胎失所養;胞絡壅滯,則轉運遲滯;或產時驚憂氣亂,皆可令胎首仰突。明代張景岳《景嶽全書》更指「仰頂」與「偏產」(如橫產、坐產)同屬「產難」之候,皆因「母子氣血不續,轉動無力」所致。

診候特徵
其辨證要點有三:
一曰「形候」:穩婆觸按產門,可覺額骨先露而顱頂後縮,若勉強牽引,反易致產道損傷。
二曰「脈候」:產婦尺脈多見滑澀不調,兼有氣促汗黏之象,此《醫宗金鑑》所謂「仰頂脈急,氣逆胎衝」之兆。
三曰「時辰」:古籍強調「仰頂之產,必遲滯」,蓋因此類胎位易耗氣血,使產程延長,甚者「三日不下,母子俱疲」(《濟陰綱目》)。

治法淵源
歷代治法首重「調氣正胎」:

  1. 針藥並行:宋代陳自明主張以「佛手散」(當歸、川芎)加減,佐以紫蘇飲寬氣;明《萬病回春》則用「轉天湯」(人參、當歸、川芎、牛膝)助氣血運胎。
  2. 外治導引:元代《衞生寶鑑》載「仰頂產位,可灸至陰穴三壯」,或令產婦屈膝側臥,助胎自轉;清代《達生篇》更詳述「穩婆以手徐推兒額,導其俯屈」之手法。

按:仰頂生雖屬危候,然古法強調「慎勿強牽」,蓋因中醫產科素重「順勢助產」,與現代產科學「避免器械介入」之理念暗合。此證今多歸西醫處理,然傳統辨證思維,猶可為臨牀參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