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仰息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仰息
定義與病機
仰息,出自《素問·繆刺論》,指患者因氣機受阻、經絡不通而需仰面喘息之症。其病機多與外邪侵襲足太陰脾經之絡脈相關,導致氣血運行失常,引發腰痛連及少腹(控䏚),並使呼吸受限,不得平臥。
經絡辨證
-
足太陰脾經絡受邪
- 脾主運化,其經脈循行於腹部與腰部。邪客絡脈時,經氣壅滯,故見腰痛掣引少腹,並影響膈肌升降,使呼吸不暢,需仰首以助氣機宣通。
- 《黃帝內經》強調「經絡不通,病生於不仁」,此處「不可以仰息」即屬經絡痹阻的具體表現。
-
與肺氣肅降失常的關聯
- 肺主氣司呼吸,若脾絡受邪,土不生金,可間接導致肺失肅降,加重喘息症狀。此類患者多伴胸悶、短氣等肺系表現。
臨床特徵
- 主症:仰面呼吸、腰痛放射至下腹、呼吸淺促。
- 兼症:或見脘腹脹滿、食欲不振(脾運失司);甚則痰涎壅盛(土虛濕蘊)。
- 舌脈:舌淡胖苔白滑,脈沉細或弦緊。
治法與方藥
- 通絡祛邪:以《繆刺論》刺絡法為本,取脾經公孫、地機等穴,配合肺經太淵以調氣。
- 內服方劑:
- 若屬寒濕阻絡,可用甘姜苓朮湯(腎著湯)溫脾化濕;
- 若兼痰瘀互結,佐以二陳湯合當歸拈痛湯加減。
與相關證候鑑別
- 喘證:多責之於肺腎,常伴喉中痰鳴,無明顯經絡掣痛;
- 奔豚氣:氣上衝胸,無需仰息,與情志相關。
仰息一症,體現了中醫「經絡-臟腑」整體觀,臨床須結合四診,辨析病位深淺與兼夾病邪,方能精准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