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仰月內障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仰月內障證

病名:仰月內障證,見於《證治準繩·雜病》,屬中醫眼科範疇,為「如銀內障」之早期證候。此證多因肝腎虧虛、精血不足,或風火痰濕上擾清竅,導致瞳神內氣機失調,濁邪凝滯而成。

證候特徵
患者瞳神下半邊可見白氣隱隱,形如新月,自下而上漸生,其色如銀,故名「仰月」。初起時白氣僅為一彎,隨病情發展可逐漸滿布瞳神,終致視力昏蒙,甚則失明。《張氏醫通·卷八》記載:「瞳神下半邊,有白氣隱隱一灣,如新月仰而從下生向上也,久而變滿,為如銀內障。」此證與現代醫學之白內障相類,然中醫着重於整體辨證,認為其與內在臟腑功能失調密切相關。

病因病機

  1. 肝腎虧虛:肝開竅於目,腎藏精,肝腎精血不足,則目失所養,瞳神內濁邪積聚。
  2. 風火痰濕上擾:風熱外襲或痰濕內蘊,上攻於目,阻滯絡脈,氣血不暢,漸成內障。
  3. 氣滯血瘀:情志不遂或外傷所致,氣血瘀阻,玄府閉塞,神光不得發越。

鑑別診斷
此證需與「如銀內障」相區別。仰月內障證為初期表現,瞳神白氣僅見下半,形如新月;若病情進展,白氣滿布瞳神,則轉為如銀內障。此外,亦需與「雲霧移睛」、「驚振內障」等證相鑑別,後者多因外傷或其他眼疾誘發。

文獻考據
歷代醫家對內障之記載甚詳,《目經大成》稱其為「冰翳內障」,強調其「如冰如銀」之特徵;《審視瑤函》則歸因於「玄府鬱閉」,治療上注重疏通氣機。仰月內障證之名,首見於明代《證治準繩》,後世醫著多沿襲其說,並結合臨證經驗加以補充。

附:如銀內障
如銀內障為仰月內障證之進展階段,瞳神完全被白氣遮蔽,視物不見。其病因與仰月內障證同源,然病勢更深,治療更為棘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