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養化廓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養化廓
養化廓乃中醫眼科理論中「八廓」之名稱一也。此廓名取自相應臟腑之功能特性,歷代醫家對此認識略有異同,今詳述如下:
一、理論淵源
養化廓之說,源於中醫眼科八廓理論。八廓者,乃將眼部分為八個區域,各應臟腑,用以闡釋眼與全身之聯繫。此說最早見於《銀海精微》,後世醫家多有發揮。
二、歷代醫家闡釋
1. 《醫宗金鑒》之說
《眼科心法要訣》謂此廓為「風廓」,屬膽經所主。其理在於:「膽立長養化育」之功。膽為中正之官,主決斷,其氣升發,助肝疏泄,參與水谷精微之化生輸布,故以「養化」名之。
2. 《審視瑤函》之論
此書將養化廓與「巽廓」並論,認為其絡屬中焦。中焦脾胃者,主腐熟水谷,運化精微,為氣血生化之源,故曰「分氣以化生」。脾胃之氣上注於目,滋養眼絡,乃名「養化」。
3. 陳達夫之見解
《中醫眼科六經法要》另有所見,認為:「離火名養化廓」,主屬小腸。其理據《素問》「小腸者,受盛之官,化物出焉」之論。小腸主泌別清濁,將水谷精微轉化為營氣衛氣,上奉於目,使目得養而能視。
三、理論辨析
觀諸家之說,雖有分歧,然皆不離「化生滋養」之義:
- 膽腑說:強調膽氣之升發疏泄對氣血化生的促進作用
- 脾胃說:側重於中焦運化對氣血津液的直接生成
- 小腸說:著眼於精微物質的進一步分化與輸布
三者實則相輔相成,共構成人體氣血生化之完整過程。於眼科應用中,凡見眼疾與上述臟腑功能失調相關者,皆可從養化廓論治。
四、臨床意義
養化廓理論指導下,中醫眼科治療多從調理膽、脾胃、小腸著手:
- 膽氣鬱滯者,疏肝利膽
- 脾胃虛弱者,健脾益氣
- 小腸泌別失司者,分清化濁
且於診斷上,觀察白睛此區域之變化,可推測相應臟腑之盛衰,如:血絡充盈、色澤變化等,皆為診察之要。
養化廓理論體現了中醫學「整體觀念」與「臟腑相關」之特色,為眼科辨證論治提供了重要依據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