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養生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中國古代有一個專門用於自我保健的詞語,稱為「養生」,也被稱為「攝生」、「道生」、「衛生」、「保生」、「養性」等。它指的是人類個體有意識地自我調養身心、保養生命的一類自主性活動。這個詞在先秦時期的典籍如《孟子》、《莊子》、《荀子》等中都出現過。《靈樞·本神篇》中有這樣一段話:「因此,智者養生的方法就是順應四季的變化適應寒暑,和諧地處理自己的喜怒情緒,平衡陰陽、剛柔的關係。如果能做到這些,那麼疾病和邪氣就不會長時間侵蝕身體,長壽和良好的視力也就會實現。」

中國傳統的養生學以天人相應、陰陽五行、形神合一、整體觀念、臟腑經絡等為基礎理論,提出了養正卻邪、協調陰陽、形神共養、動靜適度、因人因時因地制宜、和調臟腑氣血、養氣保健、起居有時等養生基本法則。這些法則包括藥物養生、飲食養生、氣功養生、神養、休閒娛樂等範疇。透過日常的飲食起居調節、精神情緒調養、道德修養、飲食補益、中草藥調補、氣功導引、針灸按摩、房事節制以及休閒嗜好的適度調節,可以達到保持健康的目的。

從傳統文化的角度來看,儒家、道家、道教、佛教、醫家等都對中國傳統養生學作出了貢獻。雖然各家養生學說有各自的特點和長處,價值和影響也略有不同,但總體上反映了中國傳統養生學在個人和社會層面上的價值。這些學說在歷史上緊密結合在一起,共同構成了中國傳統養生學的完整體系。中國傳統養生學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是一個瑰寶,對促進人類健康事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,並且將繼續展現其重要價值和優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