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養生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中醫養生之道:歷久彌新的生命智慧
養生,又稱攝生、道生、衛生、保生、或養性,是中國古代獨特的自我保健概念,意指透過有意識的身心調理與生命保養,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。此一概念源遠流長,早在先秦典籍如《孟子》、《莊子》、《荀子》中便已出現。《靈樞·本神篇》曾言:「故智者之養生也,順四時而適寒暑,和喜怒而安居處,節陰陽而調剛柔。如是則僻邪不長,長生久視。」此段文字精要地闡述了養生的核心精神。
中醫養生學以天人相應、陰陽五行、形神合一、整體觀念、與臟腑經絡等理論為基礎,發展出一套完整的養生體系。其基本法則包括:
- 養正卻邪:強調扶助正氣,抵禦外邪。
- 協調陰陽:追求陰陽平衡,維持身體和諧。
- 形神共養:注重身體與精神的雙重調養。
- 動靜適度:主張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消耗。
- 因人因時因地制宜:根據個人體質、季節變化與環境差異調整養生方式。
- 和調臟腑氣血:保持臟腑功能協調,氣血運行通暢。
- 養氣保健:重視氣的調養,以固本培元。
- 起居有時:建立規律的生活作息,順應自然節律。
在具體實踐上,中醫養生涵蓋了藥養、食養、氣養、神養、逸養、與房事養生等多種範疇,其方法與途徑極為豐富,例如:
- 日常飲食起居調攝:注重飲食均衡、作息規律、環境適宜。
- 精神情志調養與道德修養:保持情緒穩定,培養高尚品德。
- 飲食補益:運用食療藥膳,滋補強身。
- 方藥調補:根據體質選用適當中藥,調整身體機能。
- 氣功導引:透過呼吸吐納與肢體運動,疏通經絡,調和氣血。
- 針灸按摩:刺激經絡穴位,促進氣血循環。
- 房事節養:適度節制房事,保精養神。
- 休逸嗜好的調適宜忌:培養健康嗜好,避免不良習慣。
從文化角度來看,中國傳統養生學術匯聚了儒家、道家、道教、佛教、與醫家等各家智慧。雖然各派學說各有特色與側重,但其精髓相互交融,共同構築了中國傳統養生學的完整體系。作為中國古代文化寶庫中的璀璨瑰寶,中醫養生學術不僅具有悠久的歷史價值,更蘊含著歷久彌新的實用智慧,將持續為人類的健康事業發揮重要的作用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