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大指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大指

1. 手部大指(拇指)
在中醫經絡學中,大指(拇指)為手太陰肺經循行所過之處。《靈樞·經脈》記載:「肺,手太陰之脈,……上魚,循魚際,出大指之端。」此處「大指」即拇指,為肺經氣血運行之終點,其循行路徑自胸部起始,沿手臂內側下行,經魚際穴後,終於拇指末端之少商穴。

拇指與肺臟功能密切相關,中醫認為肺主氣、司呼吸,而拇指的活動及氣血狀態可反映肺氣盛衰。臨床上,拇指麻木、疼痛或活動不利,可能與肺經氣血失調有關。此外,拇指橈側的少商穴為肺經井穴,常用於針灸治療外感風熱、咽喉腫痛等肺系病症。

2. 足部大趾(足大趾)
足部大趾則與足厥陰肝經及足太陰脾經相關。《靈樞·經脈》提及:「膽足少陽之脈……其支者,別跗上,入大指之間。」此處「大指」指足大趾,膽經分支循行至足大趾與次趾之間。

此外,足太陰脾經亦起於足大趾內側端之隱白穴,並沿足內側上行。中醫理論中,脾主運化,足大趾的狀態可反映脾胃功能。若足大趾腫脹、疼痛或無力,可能與脾虛濕盛或肝經氣滯不暢有關。隱白穴為脾經井穴,常用於調理月經不調、腹脹等脾系疾患。

總結
大指在中醫理論中分為手部拇指與足部大趾,分別與肺、脾、肝等臟腑經絡相連,其氣血狀態及功能表現可作為診斷與治療之依據。透過經絡穴位刺激,可調節相應臟腑功能,體現中醫「整體觀」與「經絡連屬」之特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