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養血解表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養血解表是中醫治療學名詞,用於治療感冒症狀且陰血虧虛的病人,症狀包括頭痛、身體發熱、微感寒冷、不出汗、舌頭紅腫、舌苔少、脈搏濕潤且數次等。養血解表的方劑兼具養血藥和解表藥的作用,像是蔥白七味飲。

養血解表的理論基礎是陰陽學說、氣血學說和六經辨證學說。陰陽學說認為,陰陽是人體和自然界兩大基本矛盾同時又相互依存的元素,陰陽平衡時人體健康,陰陽失衡會引起疾病。氣血學說則認為氣和血是人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關鍵,氣為血之帥,血為氣之母,氣和血相互資生,相依相存。「六經辨證學說」中的「外感六經病」則是指由於外邪侵入而引起的疾病,外邪入侵之後會導致陰陽失衡,從而出現一系列疾病症狀。

養血解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:

  1. 使用養血藥滋養陰血、增強抗病能力,常見藥材有熟地黃、當歸、白芍、阿膠等。
  2. 使用解表藥散發外邪、解除表邪的束縛,常見藥材有麻黃、桂枝、白朮、生薑等。
  3. 養血藥和解表藥的合用,以增強療效,常見方劑有蔥白七味飲、四物湯、歸脾湯等。

養血解表在臨床上的應用非常廣泛,但由於患者個體差異和病情不同,因此在使用養血解表的方法時,應確切瞭解患者的具體情況,進行辨證施治,以獲得良好的療效。

以下是古籍中關於養血解表的記載:

  1. 《黃帝內經》中提到血虛會引發風邪,出現頭痛、眩暈、目赤、脈濕數等症狀。
  2. 《傷寒論》中提到太陽病的症狀包括頭痛、身體疼痛、寒冷無汗,脈搏浮緊,此時可以運用桂枝藥物來治療。
  3. 《金匱要略》中提到太陽病的症狀包括頭痛、發熱、寒冷出汗不暢,脈搏浮緊,此時可以運用麻黃來治療。
  4. 《溫病條辨》中提到溫病初起時,太陽受邪,表不解,裡面熱不解,出現外裡同時熱、無汗但喘氣,脈搏浮緊的症狀,可以使用蔥白七味飲藥方來治療。
  5. 《醫宗金鑒》中提到陰虛外感時出現頭痛、身體發熱、微寒、無汗、舌頭紅腫、舌苔少、脈搏濕潤且數次等症狀,可以使用四物湯加入麻黃、桂枝、白朮和生薑等藥材,以養血解表。

養血解表是中醫治療外感六經病的重要方法,在臨床應用上非常廣泛。然而,由於每個患者的體質和病情都有所不同,因此在應用養血解表的方法時,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辨證施治,才能獲得良好的療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