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養陰清熱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3-11-20

名詞介紹


養陰清熱是一種中醫治療方法,指用滋陰降火的方法治療陰虛發熱[1][2]的方法。

陰虛發熱是指由於陰液不足,虛火[3]內生所導致的發熱症狀。陰虛發熱的臨床表現主要有:午後發熱、口乾[4]舌燥、心煩失眠[5]、腰膝酸軟、耳鳴[6]耳聾、視物模糊、盜汗舌紅少苔、脈細數等。

養陰清熱的方法主要有:

  1. 滋陰降火的藥物,如生地、熟地天冬、麥冬、百合玉竹知母黃柏黃連石膏、知母、黃柏、黃連、石膏、牛膝、龜板鱉甲等。
  2. 飲食調養,宜食用滋陰清熱的食物,如百合、銀耳蓮子鴨肉豬肉牛奶豆漿豆腐西瓜、梨、荸薺甘蔗等。
  3. 生活調養,宜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;適當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;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;飲食清淡,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
養陰清熱是中醫治療陰虛發熱的常用方法,具有很好的療效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養陰清熱的方法不可過度,否則會導致陰虛陽亢,不利於健康。

以下是《黃帝內經中關於養陰清熱的論述:

  • 陰虛火旺,宜養陰清熱。《素問·陰陽應象大論》:「陰虛則陽亢,陽亢則熱。」
  • 養陰清熱,可用生地、熟地、天冬、麥冬、百合、玉竹等滋陰降火的藥物。《金匱要略·陰虛火旺篇》:「陰虛火旺,宜用生地、熟地、天冬、麥冬、百合、玉竹等滋陰降火的藥物。」
  • 養陰清熱,還可通過飲食調養,如多吃百合、銀耳、蓮子、鴨肉、豬肉、牛奶、豆漿、豆腐、西瓜、梨、荸薺、甘蔗等滋陰清熱的食物。《本草綱目》:「百合,潤肺止咳,清心安神,養陰清熱。」
  • 養陰清熱,還可通過生活調養,如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;適當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;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;飲食清淡,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。《黃帝內經》:「恬淡虛無精神內守,病安從來。」

參考資訊


  1. 發熱 - 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

  2. 陰虛發熱:病因病機,臨床表現,辨證施治,_中文百科全書

  3. 虚火_百度百科

  4. 口干 - 维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书

  5. 失眠 - 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

  6. 耳鳴 - 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