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養陰清熱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養陰清熱是一種中醫治療方法,主要用於陰虛發熱的情況。陰虛發熱是指因陰液不足,導致虛火上升而出現發熱症狀的狀態。

陰虛發熱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:午後發熱、口乾舌燥、心煩失眠、腰膝酸軟、耳鳴耳聾、視物模糊、盜汗、舌紅少苔、脈細數等。

養陰清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:

  1. 滋陰降火的藥物:如生地、熟地、天冬、麥冬、百合、玉竹、知母、黃柏、黃連、石膏、牛膝、龜板、鱉甲等。
  2. 飲食調養:宜食用滋陰清熱的食物,如百合、銀耳、蓮子、鴨肉、豬肉、牛奶、豆漿、豆腐、西瓜、梨、荸薺、甘蔗等。
  3. 生活調養:宜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;適當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;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;飲食清淡,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
養陰清熱是中醫常用於治療陰虛發熱的方法,療效良好。但需注意不可過度使用,以免導致陰虛陽亢,不利於健康。

根據《黃帝內經》的論述,養陰清熱的原則如下:

  • 陰虛火旺的情況應該養陰清熱。其中,《素問·陰陽應象大論》指出:「陰虛則陽亢,陽亢則熱。」
  • 滋陰降火的藥物可用生地、熟地、天冬、麥冬、百合、玉竹等。《金匱要略·陰虛火旺篇》中提到:「陰虛火旺,宜用生地、熟地、天冬、麥冬、百合、玉竹等滋陰降火的藥物。」
  • 飲食調養中,多吃百合、銀耳、蓮子、鴨肉、豬肉、牛奶、豆漿、豆腐、西瓜、梨、荸薺、甘蔗等滋陰清熱的食物。《本草綱目》記載:「百合,潤肺止咳,清心安神,養陰清熱。」
  • 生活調養方面,需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;適當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;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;飲食清淡,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。《黃帝內經》中講到:「恬淡虛無,精神內守,病安從來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