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大羽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大羽

大羽為經穴別名,首見於《針灸甲乙經》,所指即為「強間穴」。強間穴屬督脈,位於頭部後正中線,當後髮際上四寸(約百會穴後一寸五分處),為督脈氣血上行之重要樞紐。

穴位定位與解剖

強間穴(大羽)在解剖上對應頭皮淺筋膜層,深部為矢狀縫與人字縫之交會處,布有枕大神經分支及枕動、靜脈分支。其位置鄰近腦部頂葉,與視覺、神志調節相關。

中醫理論與功能

  1. 督脈特性:督脈總督一身之陽,強間穴作為其要穴,具升提陽氣、醒腦開竅之效,主治頭痛、眩暈、癲狂等陽氣上逆或不足之症。
  2. 局部與遠治作用
    • 局部可緩解項強、枕部疼痛,因穴位所在處為「太陽經筋」所過,對風寒濕邪侵襲所致之筋脈拘急有效。
    • 遠治作用上,透過督脈與腦的聯繫,可調神定志,改善失眠、癇證(癲癇)。
  3. 古籍記載
    • 《針灸甲乙經》載其主「癲疾狂走,瘛瘲搖頭」;
    • 《醫宗金鑒》提及強間配百會、風池,治「腦旋目暈」。

針灸應用

  • 刺法:平刺0.5~0.8寸,針感多呈脹麻,可向頭頂或項部放射。
  • 灸法:溫和灸5~10分鐘,適用於虛寒性頭痛或陽虛神疲。

配伍舉隅

  • 配風池、天柱:疏風通絡,治項背強痛;
  • 配神門、內關:安神定志,治心神不寧。

此穴別名「大羽」,或取其「羽翼」之意,喻穴位如陽氣升騰之助,亦反映古人對經穴功能之形象化詮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