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腰戶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腰戶
別名與出處
腰戶,為經穴別名,首載於《針灸甲乙經》,乃腰俞穴之別稱。腰俞屬督脈要穴,位於骶部,為臨床常用腧穴之一。
定位與解剖
腰戶(腰俞)位於骶管裂孔處,正當第四骶椎下緣。其解剖位置鄰近骶尾韌帶,深部為骶神經根分布區域,周邊有骶外側動、靜脈分支通過。
中醫理論與功能
腰戶為督脈氣血輸注之所,兼具通調督脈、強健腰脊之效。中醫認為,督脈總攝諸陽,此穴能調和陰陽、疏通經氣,故主治:
- 腰脊疾患:如腰痛、脊強反折、骶部疼痛。
- 下焦病症:月經不調、遺尿、痔疾等,因督脈貫脊屬腎,腰戶可間接調理腎氣。
- 神經症狀:下肢痿痺、癲癇,與其鄰近骶神經根及督脈入絡腦之循行相關。
刺灸方法
古法多針刺,斜刺0.5-1寸,得氣後可行提插或捻轉補瀉。灸法則宜艾炷灸或溫針灸,以溫通督脈陽氣。
配伍應用
腰戶常與他穴相伍,增強療效:
- 配腎俞、命門,補益腎氣,治虛寒腰痛。
- 配長強、承山,清利濕熱,療痔瘡便血。
- 配陽陵泉、環跳,舒筋活絡,緩解下肢痿痺。
文獻考據
除《針灸甲乙經》外,《醫宗金鑒》亦提及腰俞「主治腰脊重痛」;《針灸大成》載其「主腰脊強不得搖」。歷代醫家多強調其通調局部氣血與督脈陽氣之雙重作用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