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腰脊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腰脊痛
腰脊痛為中醫證名,指腰部連同脊椎(或脊背部)之疼痛。《靈樞·經脈》記載:「膀胱足太陽之脈,挾脊抵腰,是動則病脊痛,腰似折。」足太陽膀胱經循行於脊背兩側,若經氣不暢,則易引發脊背及腰部劇痛如折之感。
病因病機
腰脊痛之成因多樣,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類:
風濕阻絡
風濕之邪侵襲經絡,痹阻氣血運行,導致腰部及脊椎疼痛。此類疼痛常見於陰雨潮濕時加重,痛處重著,或伴隨僵硬感,活動後稍舒緩。
閃挫瘀血
因外傷、扭挫損傷,或久坐久立姿勢不良,致局部氣血瘀滯,血脈不通,引發刺痛感,痛處固定,按壓痛甚,舌質可見紫暗瘀斑。
腎虛腰痛
腎主骨,腰為腎之府。若腎精虧虛,尤以腎陽不足或腎陰虧損者,腰部失於濡養或溫煦,則易見腰脊隱痛,久站久坐後加重,伴隨乏力、膝軟等虛損之象。
勞損傷筋
長期過度勞累,或姿勢不當,使腰部筋肉疲憊,氣血運行不暢,逐漸形成慢性勞損,疼痛綿綿,時輕時重,遇勞則甚,此屬「久傷入絡」之範疇。
中醫辨證要點
臨床辨證需結合疼痛性質、伴隨症狀及舌脈變化:
- 風濕腰痛:痛處重滯,遇寒濕加劇,舌苔白膩,脈濡緩。
- 瘀血腰痛:刺痛固定,夜間加重,舌暗或有瘀點,脈澀。
- 腎虛腰痛:隱痛綿綿,遇勞更甚,腰膝酸軟,脈沉細。
- 勞損腰痛:痠痛反覆,活動稍舒,舌淡紅,脈弦細。
古醫籍如《諸病源候論》及《證治準繩》均對腰脊痛有詳述,認為其與經絡氣血失調及臟腑虛實密切相關,尤以膀胱經、督脈及腎氣虧虛為關鍵病機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