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腰脊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腰脊痛

腰脊痛是中醫的名詞,指腰部疼痛。根據《內經》的記載,腰脊痛有時被稱為"腰脊痛",有時又被稱為"腰痛"。腰痛時可能會牽扯到相鄰的部位,臨床常見的疼痛有:腰痛掣及背膂則稱為腰背痛;腰痛掣及尾骶部則稱為腰尾痛,或腰骶痛;腰痛掣及下肢則稱為腰腿痛。

在《內經》一書中,根據腰脊痛的不同表現,分為不同的稱呼。如果主要症狀是腰痛,稱為"折腰";如果主要症狀是脊痛,稱為"折脊";如果兩者都比較嚴重,稱為"脊痛腰似折"。根據腰痛的表現,又分為一些具體的症狀,如"腰痛不可俯仰"、"腰痛不可以轉搖"、"腰痛不可以顧"、"腰痛,腰中如張弓弩弦"、"腰脊強"等等。根據腰痛所牽扯到的部位,又可以分為"脊痛腰似折,髀不可以曲,膕如結,踹如裂"、"頭項痛,腰脊強"、"腰痛,引項脊尻背"、"腰痛,痛引脊內廉"、"腰痛,痛引肩"、"腰痛俠脊而痛至頭兒兒然"、"腰痛引少腹"、"腰背痛而脛痠"等等。

自從《內經》以後,後世的醫家在文章中將腰痛分為"卒腰痛"(急性腰痛)和"久腰痛"(慢性腰痛)。另外,《三因方》還將腰痛按病因分為外感腰痛、內傷腰痛以及因跌僕內扭所致的腰痛。腰痛是許多疾病常見的症狀,涉及的範圍比較廣泛。例如破傷風病的腰脊強痛,淋病的腰痛,婦女月經期間的腰痛,產後的腰痛,以及筋骨損傷引起的腰痛等等,這些都需要在相應的疾病中進一步討論。本文所描述的是主要的臨床表現是腰痛,而且沒有明顯的器質性病變所引起的腰痛。

常見的證候

  • 太陽風寒腰痛:病人平時沒有腰痛,但是因為外感風寒而急性發病,腰脊強痛並且有肌肉拘急感,還伴有頭痛、項強、肩背痛,甚至可能會有尻部、膕部、踹部和全身關節痛。病人可能會出現發熱、惡寒、無汗或是有汗的症狀,舌苔一般都是薄白色,脈搏又浮又緊。

  • 風寒濕痹腰痛:腰痛,且多伴有尻尾和下肢的疼痛,疼痛的程度有輕有重,感到溫暖會稍有舒緩,而遇到寒冷、濕氣或是秋冬季節時會加重。病情可能以急性或慢性發作,一般腰部在活動時正常,或者稍有限制。疼痛多為鈍痛或隱痛,並且常常伴有僵硬和硬板的感覺。如果感受到寒邪比較嚴重,疼痛部位通常比較固定,疼痛程度也較重,可能無法彎腰或轉動,脈搏沉實。如果因濕邪比較重,疼痛程度一般不會很重,但是會有沉重痠痛的感覺,遇到陰雨潮濕的天氣會加重,脈搏偏緩。如果是因為感受到風邪,疼痛部位會不固定,疼痛程度時輕時重。風寒濕痹腰痛持續時間較長,往往會伴有腰骶或下肢的麻木感,甚至可能造成下肢肌肉萎縮。

  • 勞損腎虛腰痛:腰痛持續時間較長,休息後可能暫時輕減,但稍微勞累之後疼痛會加重。腰痛可能會伴有不同程度的氣短、身體感到沉重、頭暈、耳鳴、脫髮、牙齒鬆動、膝軟、足跟疼痛、夢遺、滑精、陽痿,或婦女月經不調等症狀。腎陽虛的人常感到怕冷,四肢涼冷,喜歡溫暖,舌頭顏色淡白或是胖嫩,脈搏沉細。腎陰虛的人可能出現低熱、五心煩熱、面部潮紅、

注意事項

以上所述的證候和症狀僅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