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腰腳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腰腳痛

腰腳痛,又稱腰足痛,是指腰部疼痛並且連及下肢的一種症狀。外因以[風寒濕](/dic/3034)侵襲多見,內因多屬腎虛。

病因

  • 外因:風寒濕侵襲
  • 內因:腎虛

症狀

  • 腰部疼痛,並且連及下肢
  • 腰部酸軟無力
  • 下肢麻木、疼痛
  • 下肢浮腫
  • 小便不利
  • 大便溏薄

診斷

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可以診斷為腰腳痛。

治療

  • 補腎強骨:補益腎氣,強壯筋骨。常用方藥有壯腎散、牛膝丸、萆薢散等。
  • 祛散風寒、利濕:祛除風寒濕邪,緩解疼痛。常用方藥有羌活勝濕湯、獨活寄生湯等。

預防

  • 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  • 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• 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。
  • 飲食清淡,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  •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,避免情緒波動。

注意事項

  • 腰腳痛患者應避免久坐久站,以免加重病情。
  • 腰腳痛患者應注意腰部保暖,避免受寒。
  • 腰腳痛患者應避免劇烈運動,以免加重病情。
  • 腰腳痛患者應定期到醫院進行檢查,以便及時發現病情變化。

古籍原文

《諸病源候論》:「腎氣不足,受風邪之所為也。勞傷則腎虛,虛則受於風冷,風冷與真氣交爭,故腰腳痛。」

《景岳全書》:「腰腳痛,由腎虛而致。腎虛則腰腳無力,筋骨痿軟,故痛。」

《醫宗金鑒》:「腰腳痛,由腎虛而致。腎虛則腰腳無力,筋骨痿軟,故痛。」

本草綱目》:「腰腳痛,由腎虛而致。腎虛則腰腳無力,筋骨痿軟,故痛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