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腰熱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腰熱
證名。指腰部自覺有熱感,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腰痛。此證首見於《靈樞·論疾診尺》,其病機主要與腎臟功能失調或外邪侵擾腎經有關。
中醫病因病機
-
腎陰虛熱:
- 腎陰虧虛,陰不制陽,虛火內生,循經上擾腰部,導致腰熱,多伴腰膝酸軟、五心煩熱、眩暈耳鳴等陰虛火旺之象。
- 《醫學綱目·卷五》云:「熱在腰或痛屬腎,腎居腰,腎熱則腰亦熱。」即指出腎經虛熱上炎,可表現爲腰部灼熱感。
-
濕熱下注:
- 濕熱之邪蘊結膀胱經或腎經,阻滯氣血,鬱而化熱,導致腰部發熱、重滯,常見於淋證或帶下病,兼見小便黃赤、舌苔黃膩等濕熱徵象。
-
瘀血鬱熱:
- 跌撲損傷或久病成瘀,血行不暢,鬱久化熱,瘀熱積於腰府,可引發局部熱痛,痛處固定,夜間加劇,舌質紫暗或有瘀斑。
-
外感熱邪:
- 風寒濕邪久蘊化熱,或直接感受熱邪,內傳於腎,導致腰部氣血壅滯,出現熱痛並見。
辨證要點
- 虛證:多見於腎陰虛,腰熱隱隱,按之稍減,伴見陰虛內熱諸症。
- 實證:濕熱或瘀血所致者,腰熱明顯,觸之或有灼感,兼見實邪阻絡之候。
相關證候
腰熱常與「腰痛」並見,可參考「腎虛腰痛」、「濕熱腰痛」、「瘀血腰痛」等病證進一步辨治。歷代醫家如張景岳《景岳全書》亦強調,腰痛需分虛實,虛者補腎益精,實者祛邪通絡,而腰熱之治,亦當循此原則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