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腰軟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腰軟
證名,出自《醫學入門·卷四》,為患者自覺腰部軟弱無力之症,常伴隨體虛表現,多與腎虛房勞或濕邪侵襲有關。
病因病機
- 腎虛房勞:
長期房事不節或過度勞累,損傷腎精,導致腎氣不足。腎主骨生髓,腰為腎之府,腎虛則腰失所養,故見腰軟無力。此類患者多兼見頭暈耳鳴、四肢不溫、夜尿頻多等腎陽虛衰之象,或潮熱盜汗、口乾咽燥等腎陰不足之候。 - 濕邪侵襲:
外感濕邪或內生濕濁,阻滯腰部經絡,氣血運行不暢,故見腰軟而伴沉重感。此類患者多因久居濕地、飲食不節(如嗜食生冷肥甘)所致,臨床常見身形困重、舌苔厚膩等濕濁內蘊之徵。
辨證論治
-
腎虛房勞:
- 腎陽虛:宜溫補腎陽,選方如金匱腎氣丸(《金匱要略》),以附子、肉桂溫腎助陽,配合熟地、山藥等滋陰填精。
- 腎精虧虛:可選補髓丹(《雜病源流犀燭》)或煨腎丸(《證治準繩》),以補益精髓、強壯筋骨。
- 腎陰虛:宜滋陰降火,選用六味地黃丸加減。
-
濕邪阻滯:
- 治宜健脾化濕、溫通經絡,主方為腎著丸(《金匱要略》),以乾薑、茯苓、白朮、甘草溫中健脾、利濕除痺。若濕鬱化熱,可加黃柏、蒼朮等清熱燥濕之品。
相關鑑別
- 腰痛:腰軟以無力為主,而腰痛則以局部痠痛、刺痛為特徵,二者病因可重疊,但治法側重不同。
- 腰膝痠軟:多為肝腎陰虛或氣血不足所致,範圍較廣,常涉及下肢無力,與單純腰軟有別。
中醫認為,腰軟雖屬虛證居多,但需辨明虛實夾雜之證,如腎虛夾濕或濕熱傷腎等,臨床遣方用藥當靈活變通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