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楊煒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楊煒

楊煒,清代醫家,江蘇常州人,其生平事蹟記載較少,然其醫學著作《方義指微》流傳至今,現存有刻本,為後世研究中醫方劑學的重要文獻之一。

學術背景與貢獻

清代中醫發展注重臨床實用與理論整合,楊煒所處之時,正值溫病學派興盛,醫家多致力於方劑配伍與藥性探微。《方義指微》一書,顧名思義,旨在闡發方劑之精義,揭示組方原理與藥效關聯,體現了中醫「理法方藥」一貫的辨證思維。書中可能涉及經典方劑的化裁運用,或對《傷寒論》《金匱要略》等古籍方藥的延伸解讀,反映其對張仲景學說的繼承與發揮。

中醫理論特點

楊煒的學術思想或受到清代「經方」與「時方」交融之風影響。該時期醫家強調方劑的靈活加減,注重藥物配伍的「君臣佐使」原則,以及四氣五味、升降浮沉等藥性理論的實際應用。《方義指微》若以方解為主,可能包含以下內容:

  1. 方劑解析:拆解方中藥物作用,如黃芪補氣、當歸和血,並剖析其協同或制約關係。
  2. 證治對應:論述方劑所主之證,如外感風寒、內傷虛損等,結合六經或衛氣營血辨證。
  3. 臨床變通:針對病機差異,提出加減化裁之法,體現「同病異治」思想。

歷史意義

《方義指微》的存世,為研究清代江南地區醫學流派提供實證,尤其可窺見常州地域醫家的學術傾向。其內容若涉及民間驗方或臨證心得,則更富實用價值,反映中醫方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過渡。

綜觀之,楊煒雖史料有限,然其著作仍足見清代醫家對方劑學的深耕,亦為當代中醫文獻研究之重要一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