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腰子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腰子

「腰子」乃中醫學中「腎」之俗稱,明·孫一奎《醫旨緒余·難經正義》載:「兩腎即兩腰子,皆裹於脂膜之中。」此術語於民間廣為流傳,然於中醫理論體系中,其意義遠超解剖學所指之器官,更涵蓋了功能與生理機制的範疇。

中醫理論中的腰子

中醫學認為,「腰子」即腎,位於腰部脊柱兩側,左右各一,為先天之本,主藏精、主水液代謝、主納氣、主骨生髓,並與耳、二陰等器官相通,其華在髮。腎所藏之精分為先天之精與後天之精:先天之精稟受於父母,為生命之本源;後天之精則由脾胃運化之水穀精微所化生,兩者相互資生,維繫人體生長發育與生殖機能。

腰子與五行

腎屬水,為陰中之陰,與冬季相應。水曰潤下,故腎主封藏,具有潛藏、閉藏之特性。五行之中,腎水能滋養肝木,受脾土之制約,並與心火形成水火既濟之關係。若腎水不足,則肝木失養,易致陰虛陽亢;若腎陽虧虛,則無法溫煦脾土,可導致水濕停聚。

腰子與經絡

足少陰腎經循行於下肢內側,貫脊屬腎,絡膀胱。此經脈氣血之盛衰直接反映腎之功能狀態。腎經穴位如涌泉、太溪等,常被用於調理腎虛諸證,如腰膝酸軟、耳鳴耳聾、遺精早泄等。

腰子的功能

  1. 藏精:腎精為人體生命活動之基礎,主宰生長、發育與生殖。《黃帝內經》云:「女子七歲,腎氣盛,齒更髮長……丈夫八歲,腎氣實,髮長齒更。」可見腎精之盛衰直接影響人體生理變化。
  2. 主水液:腎氣對水液代謝具有調節作用,透過氣化功能,使清者上輸於肺,濁者下注膀胱。若腎陽不足,氣化失常,可導致水腫、小便不利等病症。
  3. 主納氣:肺主呼氣,腎主納氣,兩者協調以維持呼吸深度。若腎虛納氣無權,可出現氣喘、呼多吸少等症狀。
  4. 主骨生髓,通於腦:腎精充足則骨髓生化有源,骨骼強健;髓聚為腦,故腎與智力、記憶密切相關,腎虛者可見骨質疏鬆、健忘等表現。

腰子與其他臟腑之關係

  • 與心:心腎相交,水火既濟。心火下溫腎水,腎水上濟心火,兩者協調則神志安定。若心腎不交,可致失眠、多夢、心悸等症。
  • 與肝:肝腎同源,精血互生。肝藏血,腎藏精,精血相互轉化。肝腎陰虛時,常見眩暈、耳鳴、遺精等共病。
  • 與脾:脾為後天之本,腎為先天之本。脾之運化賴腎陽溫煦,腎精亦需脾所化生之水穀精微補充。若脾腎兩虛,可見腹瀉、浮腫等證。

綜上所述,「腰子」於中醫理論中不僅指實體器官,更為生命活動之根基,其功能涉及人體多個系統,對健康影響深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