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姚浚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明代醫家姚浚,字哲人,和州(今安徽和縣)人士。其父姚九鼎曾任職太醫院,浚承襲家學,以醫術傳世,為當時著名醫學世家代表。所著醫籍多散佚,然據史料所載,其學術成就集中體現於《脈法正宗》、《難經考誤》、《藥品徵要》及《風疾必讀》等著作,反映其在中醫診斷、經典考證、藥物學及風病專科等領域的深入研究。

在脈學方面,《脈法正宗》當屬姚氏對診脈技術系統化之著述,可能融合了家傳太醫院脈診經驗與個人臨床心得,明代脈學重視「七表八裏九道」之分類,推測姚浚或對此傳統脈象體系有所闡發,並結合臟腑辨證進行詮釋。其《難經考誤》則展現經典校勘功力,《難經》作為詮釋《內經》疑難之要籍,姚氏考誤內容或涉及經脈長度、俞穴定位等理論爭議,反映明代醫家對傳統醫籍的批判性繼承。

藥物學專著《藥品徵要》應為簡明實用之本草著作,明代藥學發展受《本草綱目》影響趨向博採兼收,姚氏此書可能側重臨床常用藥材之鑑別與應用,體現其「由博返約」之學術傾向。至若《風疾必讀》,當係針對中風、痹症等風病之專科論述,可能參酌金元醫家對風證「內外相召」之說,闡發風病與氣血失調、痰瘀阻絡之病機關聯,並載家傳驗方與外治法。

姚浚學術脈絡兼具世醫傳承與個人創見,其著作雖佚,然從書名推判,其醫術涵蓋理論與臨床,尤精脈診與風證治療,符合明代醫學注重實證與專科分化之特徵。所撰《難經考誤》更顯示其對經典醫籍之考據精神,此與晚明考據學興起之學術風氣或相呼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