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姚良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姚良,字晉卿,明代吳縣(今屬江蘇)人,為中醫史上針灸與方劑學之重要醫家。其生平事蹟雖散佚難考,然據典籍所載,姚氏精通經絡腧穴之學,尤擅針灸療術,並融合臨證經驗,撰有《考古針灸圖經》與《溯源指治方論》二書,惜皆亡佚,未能流傳後世。

學術貢獻

  1. 《考古針灸圖經》
    此書推測為考證針灸理論與實踐之專著。明代針灸學承襲宋金元之脈絡,重視腧穴定位與刺灸手法,姚氏或參酌《針灸甲乙經》、《銅人腧穴針灸圖經》等經典,加以考辨釐正。書名「考古」二字,揭示其對古醫籍中經絡流注、穴名由來及針法異同之探源,可能涉及「子午流注」、「靈龜八法」等時間針法理論,反映明代醫家對針灸學系統化之追求。
  2. 《溯源指治方論》
    從書名推斷,該書可能以方劑學為主,強調「治病求本」之思想。「溯源」或指向方藥源流考證,如《傷寒論》經方演變或金元四大家學說;「指治」則可能聚焦於臨證辨證與組方配伍,契合明代「辯證論治」之風潮。書中或載姚氏對氣血痰鬱等病理之見解,並結合吳門地域濕熱多鬱之特性,發展相應治法。

歷史背景與學術淵源

姚良身處明代中晚期,正值醫學理論整合期,江南醫家多重視實證與考據。吳門醫派以溫病學萌芽著稱,雖姚氏著作未直接提及溫病,然其針藥並用之思路,或與當時「寒溫並論」之學術氛圍相呼應。其針灸理論可能受邱處機《衛生寶鑑》或滑壽《十四經發揮》影響,強調經絡與臟腑之關聯;方劑學則或參酌朱丹溪「滋陰降火」之說,展現江南醫家靈活化裁之特色。

後世評價與影響

雖姚氏原著失傳,然其名見載於《吳醫彙講》等地方醫籍,顯示其在吳中醫林有一定地位。明代私人醫著常散見於民間抄本,其學說或透過師徒授受間接影響清代醫家。今人研究明代針灸史,姚良之著述名目仍為考證當時學術多元性之重要線索,惜佚文殘篇未現,其學術全貌尚待新史料出土以窺究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