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楊希洛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楊希洛

楊希洛為明代醫家,雖生平履貫未詳,然其於中醫藥學領域之貢獻可見於文獻記載。其曾與夏惟勤共同考訂元代醫著《明目至寶》。該書原作者不詳,內容主論眼疾治法,屬中醫眼科專著。楊氏參與考訂,反映其於眼科及醫籍整理方面之造詣。

此外,楊希洛尚撰有《本草經解考證》。此書考證《本草經》藥性理論,結合臨床應用,探討藥材性味歸經與功效關聯,屬藥物學研究專著。惜該書未能刊行流傳,故後世無法窺其全貌,然由此可推知楊氏對本草學之深入探究。

學術背景與時代脈絡

明代中醫藥學發展蓬勃,醫家多重視古籍整理與理論實證。楊希洛考訂《明目至寶》,符合當時醫界「崇古而不泥古」之風氣,即尊崇經典,亦強調驗證與修正。其眼科考據工作,或受金元四大家學說影響,尤以劉完素「火熱論」與朱震亨「滋陰說」為後世眼疾治療提供理論基礎。

《明目至寶》內容涉及五輪八廓學說,此為中醫眼科特有理論,將眼部結構與臟腑經絡相應,如「瞳仁屬腎」、「白睛屬肺」等。楊氏考訂時,必對此理論有所發揮,惜細節佚失。

至於《本草經解考證》,可能援引《神農本草經》藥物分類法(三品),並參酌陶弘景《本草經集注》與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之體例,辨析藥性升降浮沉、毒性強弱及配伍禁忌。明代本草學重視臨床實效,楊氏著作或側重藥物實際應用,反映「藥證相應」思想。

歷史評價與影響

楊希洛之名雖未如李時珍、張景岳等明代大家顯赫,然其考訂古籍與專研本草,體現明代醫家兼重文獻與實踐之特色。其著述雖佚,但透過協作考證《明目至寶》,間接促進眼科理論傳承,對中醫專科發展具一定意義。

註:中醫眼科與本草學為傳統醫學重要分支,理論深植於陰陽五行與臟腑學說。楊氏著作雖散佚,然其學術取向,恰印證明代醫者融匯古今之治學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