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搖擺觸碰法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搖擺觸碰法,乃中西醫結合正骨八法之一,專用於橫斷骨折經手法初步復位後之精細調整治療。其操作原理源於中醫「骨正筋柔」之核心理論,強調通過手法微調使斷端緊密契合,以利氣血貫通、筋骨續接。
具體操作技法如下:醫者以一手穩固固定骨折部位之近端,另一手握持遠端。先施以輕柔之左右上下搖擺動作,幅度約在3至5度之間,此階段稱「搖法」,目的在鬆解殘餘之筋膜絞鎖,並誘導斷端自然對合。繼而沿骨折縱軸方向施以輕緩對擠之力,此為「碰法」,可使斷面齒狀突起相互嵌合。操作時須配合「手摸心會」之傳統診查技巧,透過指尖觸感判斷斷端摩擦音與接觸面壓力變化。
此手法蘊含三層中醫機理:其一,搖擺動作可激發經氣流動,符合《醫宗金鑷》「動則氣行」之旨;其二,對擠之力暗合「欲合先離」之治則,先微離後緊合,能解除軟組織嵌頓;其三,整體操作促進局部營衛氣血調和,為後續「接骨續筋」創造有利條件。臨床應用時,常配合摸接端提等手法,形成完整治療序列,尤適用於長骨幹橫斷型骨折,經X線顯示對位達70%以上者效果最佳。
此技法之特色在於「微動致靜」的治療哲學,以細微動態調整達成斷端靜態穩定,較之西醫單純固定更符合中醫動靜結合之治療原則。操作成功能聞及「咯咯」細響,乃斷面齒狀突起完全吻合之徵兆,此時骨縫密度可達90%以上,為後續藥物外敷及夾板固定奠定理想基礎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