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藥丞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藥丞
藥丞乃東漢時期之醫官名,隸屬太醫令之下,與方丞並置,各司其職。據《後漢書》等史料記載,太醫令為當時最高醫政長官,其下設藥丞與方丞各一人,分掌藥事與方劑。藥丞專職藥材之管理,包含藥品之採集、辨識、儲藏及調配;方丞則主理醫方之編纂與應用,二者分工明確,標誌醫藥行政體系之專業化進程。
職能與歷史意義
- 藥材管理之專責化
藥丞執掌宮廷藥材事務,須精通藥性、產地及真偽鑑別。其職涵蓋:- 藥源考覈:督導藥材採集,確保品質符合醫用標準。
- 儲存之法:依藥材特性分門別類,如陰乾、密閉等傳統保存技術。
- 配伍監製:協同方丞,按醫方需配製丸、散、膏、丹等劑型,須熟稔《神農本草經》所載藥理。
-
醫藥分治之肇始
藥丞與方丞之分工,反映東漢醫藥體系之制度革新。後世太醫院沿襲此制,如唐代設「藥藏局」,宋代置「尚藥局」,皆承襲藥官專責化之精神。此分工模式亦影響民間藥肆與醫館之分野,促進藥學獨立發展。
中醫藥學之延伸解讀
藥丞之設,暗合中醫「醫藥合一」卻又「各有所司」之理念。其所掌職務,需深諳本草學理,如《本草綱目》所載:「藥有君臣佐使,以相宣攝」,藥丞即需明辨藥性之君臣,以配合方丞之醫方。此外,藥材炮製技術(如蒸、炒、炙、煅)亦屬其專業範疇,確保藥效發揮。此職位之歷史角色,不僅為行政劃分,更為中藥學術體系化奠定基礎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