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藥後喘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藥後喘,病名。因有藥引起的哮喘。見《雜病源流犀燭.咳嗽哮喘源流》。可因藥物過敏,或體氣素虛,勞倦過度,或病後用攻伐藥太過,以致喘促氣短。治宜益氣扶正為主,用補中益氣湯等方。《醫學入門.喘》:「因服補藥喘者,用三拗湯。」古有服食石藥致喘者。《聖濟總錄》卷一百八十四:「乳石之發……使人胸滿短氣,上喘咳嗽,不得安卧。」治用紫菀湯,麥門冬湯、貝母湯、葶藶丸等。
藥後喘,又名藥喘,是因服用藥物而引起的哮喘。其發病原因,主要有以下幾種:
1.藥物過敏:有些人對某些藥物有過敏反應,服用後會引起哮喘。 2.體虛:體虛的人,服用藥物後,往往會加重體虛,導致哮喘。 3.勞倦過度:勞倦過度,會損傷肺氣,導致哮喘。 4.病後用攻伐藥太過:病後,正氣虛弱,如果用攻伐藥太過,會損傷肺氣,導致哮喘。
藥後喘的症狀,主要表現為喘促氣短、胸悶、咳嗽、痰多等。治療藥後喘,宜益氣扶正為主,可用補中益氣湯等方。如果是因服用補藥而引起的哮喘,可用三拗湯治療。如果是因服用石藥而引起的哮喘,可用紫菀湯、麥門冬湯、貝母湯、葶藶丸等治療。
藥後喘的預防,主要是避免服用對自己過敏的藥物,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,在病後,要注意休息,避免服用攻伐藥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