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野火丹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野火丹,又名丹毒,是一種急性化膿性皮膚病,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。多發生在小孩身上,尤其易發生在腹背或雙腿處。初始時皮膚會出現紅斑,逐漸變為紫紅色,周圍可能有水腫,中心部分則可能出現膿泡,破裂後會流出黃色膿液,伴有灼熱感和疼痛感。

根據《諸病源候論》卷四十九所述,治療野火丹的方法主要是清熱解毒,以及消腫止痛。在內部使用方面,可以使用瀉黃散、涼膈散,外部則可塗抹消腫散或用水調白芨末敷在患處。

瀉黃散的成分包括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山梔子、大黃和芒硝。它具有清熱瀉火、利濕解毒的功效。

涼膈散的成分包括石膏、知母、黃連、黃芩、天花粉、薄荷、牛蒡子、蟬蛻和甘草。它具有清熱瀉火、涼血解毒的功效。

消腫散的成分包括大黃、芒硝、白礬和甘草。它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功效。

白芨則具有收斂止血、消腫生肌的功效。

野火丹的預防主要是注意個人衛生,勤洗手,避免接觸不潔物品。一旦出現皮膚感染,應及時就醫,以免病情加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