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野火丹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野火丹,病名。指生於腹背或兩腿處之小兒丹毒。見《諸病源候論》卷四十九。症見丹發赤斑,形如梅子大小,多生於背腹部或兩腿上,疼痛如火燒。治宜瀉黃散、涼膈散加減,外用消腫散或水調白芨末塗敷之。

《諸病源候論》卷四十九:“野火丹,小兒之病也。其狀如丹,發於腹背,或兩腿上,赤斑如梅子大,疼痛如火燒。治宜瀉黃散、涼膈散加減,外用消腫散或水調白芨末塗敷之。”

野火丹,又名丹毒,是一種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皮膚病。多發於小兒,好發於腹背或兩腿處。初起時皮膚出現紅斑,逐漸變為紫紅色,周圍有水腫,中心部位出現膿皰,破潰後流出黃色膿液,有灼熱感和疼痛感。

野火丹的治療,以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為主。可用瀉黃散、涼膈散加減內服,外用消腫散或水調白芨末塗敷患處。

瀉黃散由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山梔子、大黃、芒硝組成。具有清熱瀉火、利濕解毒的功效。

涼膈散由石膏、知母、黃連、黃芩、天花粉、薄荷、牛蒡子、蟬蛻、甘草組成。具有清熱瀉火、涼血解毒的功效。

消腫散由大黃、芒硝、白礬、甘草組成。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功效。

白芨具有收斂止血、消腫生肌的功效。

野火丹的預防,主要是注意個人衛生,勤洗手,避免接觸不潔物品。一旦出現皮膚感染,要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病情加重。